啓瞶振聋的意思、啓瞶振聋的详细解释
啓瞶振聋的解释
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清 邓显鹤 《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説。” 清 秋瑾 《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鐘。”
词语分解
- 啓的解释 啓 ǐ 见“启”。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聋的解释 聋 (聾) ó 耳听不见声音:聋子。耳聋。发聋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笔画数:; 部首: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啓瞶振聋"(现代常写作"启瞶振聋"或"启聩振聋")是一个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言论、文章或行为具有唤醒愚昧、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啓/启 (qǐ): 本义为打开、开启。引申为开导、启发、使明白。
- 瞶/聩 (kuì): 本义指天生耳聋。引申为昏昧糊涂、不明事理。
- 振 (zhèn): 本义为举起、摇动。引申为奋起、兴起、震动、唤醒。
- 聋 (lóng): 本义指耳朵听不见声音。引申为昏聩、糊涂、不明是非。
- 整体含义: 开导启发那些昏聩糊涂的人,唤醒那些如同聋子般不明事理的人。比喻用言论、文章或行动来唤醒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清醒觉悟。
二、比喻义与用法
- 核心比喻: 该成语形象地比喻用深刻的道理或有力的言辞来唤醒愚昧、麻木的人,使他们受到震动,幡然醒悟。它强调的是一种强大的教化、启蒙作用。
- 使用场景:
- 形容教育、演说、文章、艺术作品等具有震撼心灵、发人深省、破除蒙昧的效果。例如:“先生的演讲如黄钟大吕,启瞶振聋,令在场听众无不深思。”
- 形容重大的事件或深刻的教训使人警醒、觉悟。例如:“这次惨痛的教训,足以启瞶振聋,警示后人。”
- 强调唤醒社会、唤醒民众的责任和力量。
三、同义与近义成语
- 发聋振聩 (fā lóng zhèn kuì): 这是“啓瞶振聋”最常用的同义形式,意思完全相同,指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两者常可互换使用。
- 振聋发聩 (zhèn lóng fā kuì): 与“发聋振聩”同义,词序略有不同。
- 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虽然都有启发之意,但“醍醐灌顶”更侧重智慧的灌输和内心的清凉领悟,而“啓瞶振聋/发聋振聩”更侧重对愚昧麻木状态的强力唤醒和震动。
- 当头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或猛烈打击。强调方式的直接和猛烈,与“啓瞶振聋/发聋振聩”唤醒愚昧的核心意思相近,但“当头棒喝”更突出警醒的突然性。
四、权威来源参考
该成语的解释和用法主要依据汉语权威辞书及语言学研究成果:
- 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发聋振聩”等词条的解释,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为丰富的大型语文词典之一。
-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对相关词条的释义,该词典是现代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标准。
- 依据《成语大词典》(众多版本,如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等工具书对成语源流、释义和用例的梳理。
网络扩展解释
“啓瞶振聋”(也写作“启瞆振聋”或“启聩振聋”)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明智的言辞或行动,唤醒无知或麻木的人。常用于形容用强烈的方式引导他人觉醒或关注重要事物。
二、字词解析
- 啓(启):启发、开导。
- 瞶(瞆/聩):指“视而不见”或“耳聋”,引申为糊涂、麻木。
- 振:震动、激励。
- 聋:原指听觉障碍,此处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无法理解。
组合含义为:通过启发和激励,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觉醒。
三、用法与出处
- 语法功能:作谓语或定语,强调唤醒的力量。
- 经典用例:
- 清代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 秋瑾《望海潮》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
四、补充说明
- 发音争议:部分来源标注为“qǐ guì zhèn lóng”(瞶读guì),也有写作“启聩振聋”(聩读kuì),两者含义一致。
- 近义延伸:与“振聋发聩”意义相近,均强调唤醒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扩展用例,可参考以上标注的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莲说百鬼众魅白衣相贲庸闭货储畜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怠偷弟道东坡羹董事方毂纷纷穰穰凤皇于飞凤质光风榖实还声和霁怀铅握椠黄昏汤货运奸状金黄色荩猷窘隘基绪倦致空余拦门连母怜新弃旧离方遯员卵息箩兜暝途牛马襟裾俳诙蟠旋戕害墙有风,壁有耳侵侔卭竹弃杖草融字赡赈衰季束缚枢筦溯流追源俗言田家翁头发微罟鼯技相伯仲象牙牌香油餜子嶰壑析缕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