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假托;诈称。
“矫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矫托”指假托、诈称,即通过虚构或歪曲事实的方式借用某种名义或理由。例如在文献中可能出现的用法:“矫托圣旨”“矫托民意”。
2. 词源与结构
3. 近义词与语境
4. 权威性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或学术讨论中。需注意与“矫情”(jiǎo qíng,指做作)、“矫命”(假托命令)等相似词汇区分。
提示:若需具体例句或古籍出处,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矫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不合理、不符合道德或标准的事物进行改正或修正。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矢”和“手”,其中“矢”表示箭,表示用箭来修正,而“手”则表示动作的执行。
矫托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第二十七》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矫以为母,偃以为父,温、良、恭、俭、让以为国。”这里“夫子矫以为母,偃以为父”意思是孔子认为南子并不孝顺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因此需要改正。
矫托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都是“矯托”。
在古代,矫托的写法稍有不同。以清代《康熙字典》为例,矫的旧体写法是“矯”的右边多了一笔横劃。而托的旧体写法是扌与寿的结合,表示用手托起长寿的物品,暗喻将事物托起来进行修正。
以下是一些使用“矫托”的例句:
1. 他矫托自己的错误,向领导道歉。
2. 这个法律条文需要矫托,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3. 作为领导,他要勇于矫托下属的错误,使团队更加高效。
一些与“矫托”相关的词语包括:
组词:矫正、矫枉过正、矫揉造作。
近义词:改正、纠正。
反义词:姑息、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