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焦墨的意思、焦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焦墨的解释

干枯的墨色。指国画中的枯笔技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山水诀》:“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唐6*子畏 《溪山秀远》绢本……焦墨皴擦,极似 马远 、 夏珪 。” 王颂余 《中国画技法述要·墨法》:“用干笔蘸浓墨,传统叫‘焦墨’,焦墨可以说是最干的浓墨。”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焦墨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焦墨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重要术语,指在绘画创作中不使用水分稀释,直接以浓稠、干燥的墨色作画的技法。其核心特点在于通过墨的枯润变化和笔触的力度,呈现苍劲、古拙的艺术效果。以下从词典释义、技法特征与艺术价值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与语源

根据《汉语大词典》,“焦”意为干燥至极致,“墨”即书画用的黑色颜料。“焦墨”合称,特指墨色浓重且不含水分的状态。明代《绘事微言》已明确记载:“焦墨者,墨之极浓而燥者也”,强调其“燥而不润”的特性。


二、技法特征与表现力

  1. 枯笔飞白:

    以渴笔(极少蘸墨的毛笔)在纸绢上快速运笔,形成“飞白”效果,笔触如金石镌刻,体现物象的筋骨与质感。宋代郭熙《林泉高致》称其“如屋漏痕”,形容线条的凝重自然。

  2. 墨阶对比:

    焦墨虽为单一墨色,但通过笔力轻重与叠加层次,可形成深黑至浅灰的丰富渐变,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评其“墨分五彩,焦墨独得沉厚”。

  3. 情感表达:

    适用于表现雄浑、苍茫的意境,如山水画中的嶙峋山石、枯树寒林。近现代画家黄宾虹以焦墨写山水,称其“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凸显刚柔相济之美。


三、历史演变与艺术地位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唐志契《绘事微言》(明代画论)
  3. 郭熙《林泉高致》(宋代画论)
  4.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清代画论)
  5. 《黄宾虹画语录》(人民美术出版社)
  6.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7. 《张仃焦墨山水研究》(中国国家画院学报)

网络扩展解释

焦墨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定义 焦墨指干枯的墨色,是国画中通过枯笔技法实现的墨色效果。具体表现为用干笔蘸取浓墨作画,属于最干的浓墨状态。

二、技法特点

  1. 墨色层次:焦墨是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中最深的一层,需将墨汁在砚池挥发半日后使用,呈现黝黑光亮的效果。
  2. 运笔方式:多采用悬肘中锋的渴笔技法,通过干笔皴擦表现山石纹理等细节。

三、艺术应用 • 常用于描绘画面中深重突出的部分,如荷叶枝干、山石轮廓等 • 明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其使用顺序:"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 • 清代画家唐寅的《溪山秀远》便运用焦墨皴擦技法,呈现类似马远、夏圭的风格

四、代表画家 黄宾虹晚期山水画以焦墨技法形成浑厚华滋的风格,现代画家张仃、黎雄才等人也擅用此技法。黎雄才尤以焦墨渴笔写生著称,作品老辣雄劲。

别人正在浏览...

白璧瑕鬓鬟鄙滞剥夺趁口春花翠斾胆汁掉俏顿仆恶言厉色反北伏抱伏虎伏惟干命鲠谔弓鞵诡密号慕核剖鸿慈花笺黄头奚化钱监故箭壶解衣卸甲金真九熟卷娄苴绖局图空性老诚绺鬏麦冬梅华耐饱千村万落情谊寝荐穷磨跂趾阙遗热化汝窑山川山岗商祭设砚失留疎剌食玉炊桂睡息随寓而安团书讬附闱棘物产无天于上,无地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