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阙遗的意思、阙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阙遗的解释

(1).缺失;疏忽。《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是以 汤 武 至尊严,不失肃祗; 舜 在假典,顾省闕遗。” 吕延济 注:“言 舜 居重位,常自顾省察,恐政治有所闕遗。”《后汉书·郎顗传》:“如有闕遗,退而自改。”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想拾遗公冠带就车,惠然肯来,舒所蓄积,以补缀盛德之有闕遗。” 清 刘大櫆 《姚南青五十寿序》:“士终日尘埃之中,东西驰逐,岂能於国家之闕遗,有毫毛之裨补哉?”

(2).缺少;遗漏。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闕遗矣。”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於搜访事迹,以备撰述,尤在广博,使无闕遗。”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不合者,虽有高世之名,未尝附合,意在补 宛邻 之闕遗,作词林之 南 董 ,无俾筝琶之响,糅乎 正始 之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阙遗”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事物未被记录、未被包含的缺失部分。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辞海》释义,该词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溯源

    “阙”通“缺”,本义指古代宫殿门外的观楼,引申为“空缺、缺失”;“遗”指“遗漏、遗留”。二字组合构成并列关系,强调事物未被完整记载或未被注意的部分,如《史记·儒林列传》载:“补六艺之阙遗”,指补充典籍缺失的内容。

  2. 文献用例

    在历代典籍中,“阙遗”多用于学术或政论语境。例如《汉书·艺文志》云:“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世有阙遗。”此处指兵书编纂过程中存在的文献缺失。

  3.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阙遗”多用于学术论文或历史研究,指未被系统整理或未被纳入考据范畴的内容。例如《敦煌文献研究》提及:“敦煌写卷的发现,弥补了中古音韵研究的阙遗。”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阙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uē yí(部分文献中“阙”通“缺”),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缺失;疏忽
    指事物存在不完整或疏漏的情况。例如《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中提到“舜在假典,顾省阙遗”,意为舜在典籍中审视缺失之处。

  2. 缺少;遗漏
    强调因未涵盖全部内容而造成的缺漏。如宋代曾巩在《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中写道“使无阙遗”,即要求记录详实、不留遗漏。

二、使用场景

三、词源与延伸

“阙”本义为宫门前的瞭望楼,引申为“空缺”;“遗”指遗失、遗漏。二字组合后,核心意义围绕“不完整”展开。现代用法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近义词对比,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匾圆不可揆度层壁涔水豺节馋吻车箍辘会称雨道晴传教士春结春秋畜妾窜寄丹楹刻桷达要恶道藩邦犯围飞船浮桥庚邮公邑耗顇黄雉歡扰煇光家成业就伽利略徼名郊外家事家政竭忠尽智急脚鬼瘠牛偾豚疾视辑绥惧骇开阃立本隆祚迷惑不解民生涂炭漠不关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摩厉以需谋始女猱骈骨青油幕罄竹难穷三沐三熏商岭熌熌诗界水苍佩头到兔唇湘月闲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