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仆的意思、顿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仆的解释

犹跌倒。 汉 陆贾 《新语·本行》:“及 閔 周室之衰微,礼义之不行也,厄挫顿仆,歷説诸侯,欲匡帝王之道。”《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忿痛,大小呼嗟。”《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顿仆,颠倒而僵仆也。”《新唐书·李渤传》:“时 敬宗 晏朝 紫宸 ,入閤,帝久不出,羣臣立屏外,至顿仆。”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緑婴 在母旁,展足傚之,顿仆而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顿仆”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本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分析:

一、本义解析

“顿”在古汉语中可表“跌倒”义,《说文解字》释为“下首也”,即头部触地;“仆”指向前倾倒,《广雅》注“僵也”。二者组合为“顿仆”,描述因外力或体力不支而突然倒地的动作,例如《汉书·贡禹传》载“诚恐一旦蹎仆气竭”,其中“蹎仆”即同“顿仆”,表跌倒状态。

二、引申义发展

  1. 比喻事业受挫:如《后汉书》用“顿仆”形容政治失败,后延伸至描述计划、理想遭遇重大挫折,例如“宏图未展,中途顿仆”。
  2. 医学语境:古代医书《诸病源候论》以“暴厥顿仆”指突发昏厥,现代中医文献仍沿用此表述描述急症。

三、语用特征

该词属书面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文学创作及专业医学文本,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其搭配对象包括具象动作(如“顿仆于地”)及抽象概念(如“壮志顿仆”),语境需符合庄重或专业性表达需求。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顿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出处与例句

  1. 汉代文献:
    陆贾《新语·本行》中描述周室衰微时提到“厄挫顿仆”,指周王朝在困境中如同跌倒般衰落。
  2. 三国时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记载士兵因伤病“顿仆坑壑”,形容士兵在战场上跌倒或死亡的情景。
  3. 后世注释: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解释“顿仆”为“颠倒而僵仆也”,强调其动作的突然性和狼狈性。

结构与用法

“顿仆”是一个兼具具体动作与抽象含义的古汉语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军事记载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参考《新语》《资治通鉴》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森森暴取豪夺薄纱补背不越雷池一步采琢传经送宝刺篷次宴大褂待月西厢彫云堤塘第一声敦龎肥庶冯夷宫焚掠孚感伏魄愅诡恒庸环辙化身加备交冲浇瓜之惠街亭积猾凈军经学溘丧老怯陵嶒陵杂林旭袤远鸟铳青海骢秦琼泅游入火赴汤如意珠声势烜赫神京授粉倏忽四愁诗丝纩私政耸翠邃谷摊蛋韬戎外来户猥缩无里无面馎饦宵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