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祭天地的大禮。《史記·封禅書》:“天子從 昆侖 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晉書·禮志下》:“ 漢 儀,立秋之日,自郊禮畢,始揚威武,斬牲于東門,以薦陵廟。”《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年》:“ 陸贄 上言:‘郊禮赦下已近半年,而竄謫者尚未霑恩。’”
郊禮是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規格禮儀,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可歸納如下:
郊禮指天子在都城郊外舉行的祭天地大典,讀音為jiāo lǐ。這一儀式源于周代禮制,通過燔燎、瘗埋等儀式與天地溝通,體現"君權神授"的政治理念。
最早見于《史記·封禅書》:"天子從昆侖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晉代《禮志》、唐代《資治通鑒》等史書均有詳細記錄。
如需了解具體朝代的儀式流程或禮器規制,可查閱《晉書·禮志》《漢書·郊祀志》等原始文獻。
《郊禮》指的是古代社會舉行的一種特殊儀式,用以祭祀天地神靈,并表達對上天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郊禮》包含兩個字,分别是“郊”和“禮”。其中,“郊”的部首是“阜”,總共5筆;“禮”的部首是“示”,總共5筆。
《郊禮》一詞出自于《周禮·天官冢宰》一書。古代周朝皇帝每年春秋兩季都要親自主持舉行郊祭儀式,以祭祀天地神明,旨在祈求國家安甯、五谷豐登、歲歲平安。
《郊禮》的繁體字為「郊禮」。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郊禮》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郊宅」。
1. 每年春秋兩季,國君都會親自參與郊禮的舉行。
2. 郊禮是古代祭祀天地神明的一種重要儀式。
1. 郊祀:指舉行郊禮的祭祀儀式。
2. 禮儀:指社會行為中的規範和儀式。
祭祀、宗教儀式、典禮
喪禮、葬禮、哀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