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矫激的意思、矫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矫激的解释

(1).犹诡激。奇异偏激,违逆常情。《后汉书·第五伦传论》:“君子侈不僭上,俭不偪下,岂尊临千里而与牧圉等庸乎?詎非矫激,则未可以中和言也。”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 东汉 之衰也,时人莫不矫激而奋厉,故贤不肖不相容,以至於乱。”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或取深山穷谷以为家,指泉石风月以为友,是岂迂僻矫激不近于人情?”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八:“衰世尚名义,作事多矫激。”

(2).指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以后,歌行则学流荡於 张籍 ,诗章则学矫激於 孟郊 。”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每闻諫諍辞,苦意多矫激。” ********* 《青春》:“ 拜轮 此言,固甚矫激,且寓风刺之旨。”

(3).激励。 唐 韦皋 《鹦鹉舍利塔记》:“因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矫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矫”本义为“矫正”,引申为“故意违背常态”,“激”指“激烈、偏激”。二字组合后,最早见于《后汉书·傅燮传》的“矫激立名”,形容通过极端言行标榜自我立场。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故意违逆常情而标榜立异”,强调行为或言论的刻意性与非常态性。

二、语义分层

  1. 行为层面:指刻意采取过激行为,如宋代叶适《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记载的“不为矫激绝世之行”
  2. 言论层面:形容言辞激烈偏颇,《宋史·道学传》评述部分学者“立异以为高,矫激以为奇”
  3. 性格特质:明代归有光《与沈敬甫书》用“矫激”描述性格乖张的人物特征

三、现代语义流变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保留其古语色彩,定义为“故意违背常情,表示与众不同”,多用于评价非理性社会行为或极端艺术表达。在语言实践中,常与“立异”“沽名”等词构成批判性语境。

(参考资料:1. 汉典 zdic.net;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矫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o jī,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奇异偏激,违逆常情
    指言行或思想过于极端、不合常规,带有刻意标新立异的特点。例如《后汉书》中提到“詎非矫激,则未可以中和言也”,强调其与中庸之道的对立。

  2. 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
    用于形容文学作品的风格独特且情感激烈。如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评价孟郊的诗“学矫激于孟郊”,体现其文风的尖锐与激越。

  3. 激励
    作动词时表示对某种风气的鼓舞或激发。例如唐代韦皋在《鹦鹉舍利塔记》中提到“矫激流俗”,即通过特定行为引导世俗风尚。


二、使用场景与辨析


三、出处与例证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避免单一释义的片面性。如需更完整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襞积常然驰命传漏春端帖子刺邪里从兵大边蜑妇倒痗砥厉名号栋折榱坏風恙该徒干爹港币耕货公粮过瞒活泼泼监诫狡害进师金颜九精吉召夸衆骂骂咧咧瞑瞒木盐片瓦无存缥烟披荡贫协抢火切正情人眼里出西施蜷屈躯干入草物撒嘴善闭无关楗盛农盛筵必散圣子首车水过地皮湿讨巧甜梅天叙贴现王人文迹碔砆吴牛现身笑不可仰西班牙语邪孽缬衣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