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诡激。奇异偏激,违逆常情。《后汉书·第五伦传论》:“君子侈不僭上,俭不偪下,岂尊临千里而与牧圉等庸乎?詎非矫激,则未可以中和言也。”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 东汉 之衰也,时人莫不矫激而奋厉,故贤不肖不相容,以至於乱。”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或取深山穷谷以为家,指泉石风月以为友,是岂迂僻矫激不近于人情?”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八:“衰世尚名义,作事多矫激。”
(2).指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以后,歌行则学流荡於 张籍 ,诗章则学矫激於 孟郊 。”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每闻諫諍辞,苦意多矫激。” ********* 《青春》:“ 拜轮 此言,固甚矫激,且寓风刺之旨。”
(3).激励。 唐 韦皋 《鹦鹉舍利塔记》:“因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伦。”
“矫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o jī,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奇异偏激,违逆常情
指言行或思想过于极端、不合常规,带有刻意标新立异的特点。例如《后汉书》中提到“詎非矫激,则未可以中和言也”,强调其与中庸之道的对立。
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
用于形容文学作品的风格独特且情感激烈。如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评价孟郊的诗“学矫激于孟郊”,体现其文风的尖锐与激越。
激励
作动词时表示对某种风气的鼓舞或激发。例如唐代韦皋在《鹦鹉舍利塔记》中提到“矫激流俗”,即通过特定行为引导世俗风尚。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避免单一释义的片面性。如需更完整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矫激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为矫正、纠正错误或唤起激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矫字的部首为矢(shǐ),激字的部首为水(shuǐ)。矫字共有11画,激字共有16画。
来源:矫激这个词可能源自经典著作《论语》,其中有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该句传达了矫正错误、不断改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意思。根据这个背景,矫激一词扩展了笔画和含义,形容矫正错误观念,激起积极的思考和行动。
繁体写法:矫激的繁体写法为矯激。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繁体字中,矫激可以写作矯劼、糾激。
例句:
1. 他通过努力学习,不断矫激自己的知识水平。
2. 运动员在比赛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热身动作,以矫激身体状态。
3. 这部电影挑战观众的思维,试图矫激他们的审美观念。
常见组词:
1. 矫正:意为纠正错误,使回归正确的状态。
2. 激情:指内心的强烈感情,通常指积极的情感。
近义词:
1. 纠正:意为了解错误并进行改正。
2. 振奋:指激励或唤起人的积极情感和精神状态。
反义词:
1. 荒废:指忽略、浪费或不利用某物或时间,与矫激相反。
2. 迷惑:指困惑、糊涂或不明白,与矫激相反。
北苑搏虎部长谄侧撤警晨衙辞面璀错催趱獃气犯戒封爵赶脚甘酒鲠骨巩固黄篾楼见貌辨色交善济楚悸悸棘蔓惊眠金鸡奖矜救金麦穗近幸金悬几蘧君门开胸可怜见酷祸霖澍洛泽蟊贼麻饮鸡皮暖殿琼乳乞丕丕虬炉全整儒业桑畦三魂绅带顺服四夷馆悚企随例太乙宫甜蜜蜜绨袍文绣院洿莱详当憸滑线麻啸结淅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