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鲛室。 明 唐寅 《题画》诗:“渔翁稳作船头睡,梦入鮫宫白渺茫。”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初疑俯鮫宫,恍惚失庭径。”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泉客鮫宫万游戏, 汉 佩 湘 珠千出没。”参见“ 鮫室 ”。
“鲛宫”是一个汉语词汇,发音为jiāo gōng,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比喻及文学意象三个层面解释:
字面含义
由“鲛”和“宫”组成:“鲛”指传说中的海洋生物“鲛人”(类似美人鱼),或泛指珍贵海鱼;“宫”本义为宫殿或宏伟建筑。因此,“鲛宫”字面可理解为“海洋中的宫殿”,常指鲛人居住的场所(即“鲛室”),带有神话色彩。
比喻与象征
该词常用于比喻华丽、壮观的建筑,如形容富丽堂皇的住所或宏伟景观。例如明代唐寅诗句“梦入鮫宫白渺茫”,即以“鲛宫”象征虚幻而神秘的仙境。
文学与典籍引用
清代曹寅《归舟和培山见答韵》中“初疑俯鮫宫”及魏源《秦淮灯船引》“泉客鮫宫万游戏”,均借“鲛宫”营造缥缈的意境,强化了其与海洋、梦境相关的意象。
“鲛宫”既指神话中的海底宫殿,也可引申为对华美建筑的赞美,文学作品中多用于烘托神秘、浪漫的氛围。
鲛宫(jiān gōng)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一个宫殿或是宫廷中的房屋,用来指代非常华丽豪华的宫殿。
鲛宫的部首是鱼(魚)部,有13个笔画。
鲛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鲛宫据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神仙又以鱼形态出现。在繁体字中,鲛宫的写法为鮫宮。
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古时候“宫”字的写法为“宀(宝盖)”上加一个“几(桌子)”字,表示殿宇的房顶上有桌子。
而“鲛”字的古代写法为“魚(鱼)”,上面加一点,表示鱼田间游动的景象。
1. 皇帝的住所是一个金碧辉煌的鲛宫。
2. 古代的宫殿常常被称为鲛宫,代表着富贵和荣耀。
组词:鲛宫殿(jiān gōng diàn)、鲛宫楼(jiān gōng lóu)。
近义词:华丽的宫殿、富丽堂皇的宫庭。
反义词:简陋的房屋、简易的住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