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块。亦泛指块状物。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翌日,煨烬中得煤数两而无胶和。取牛皮胶以意自和之,不能为挺,磊块仅如指者数十。” 宋 陆游 《蔬圃》诗:“翦闢荆榛尽,鉏犂磊块无。”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 狮子 九峯,中空外奇,玲瓏磊块,手指攒撮。”
(2).比喻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宋 陆游 《家居自戒》诗之三:“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未能平磊块,已復生堆阜。”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其胸次磊块,诗酒能为消破耳。”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説,聊舒胸中磊块。” 清 汪懋麟 《玉叔观察招陪泛舟观剧达曙作歌》:“欢乐几时悵离别,磊块直用千桮浇。”
(3).犹累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字则有喉脣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 唐 樊宗师 作《絳守居园池记》,好怪者多喜其奇古,以予观之,亦何奇古之有。磽戛磊块,类不可读。”
(4).俊伟貌;奇特貌。 明 王亹 《次柴桑乞食再和杜于皇》:“数公磊块士,肯吟《北门》诗?时运一以乖,落落埋英才。”
“磊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实际存在的石块或其他块状物体。例如宋代陆游在《蔬圃》诗中提到“锄犁磊块无”,描述田间石块被清除的情景。该词也用于形容山石堆砌的稳固形态,如《扬州画舫录》中“玲瓏磊块,手指攒撮”。
常用来形容心中积压的愤懑或愁绪。宋代陆游《家居自戒》诗提到“未能平磊块,已復生堆阜”,以“磊块”比喻无法消解的烦闷。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也以“胸次磊块”描述文人借诗酒消愁的状态。
指事物冗杂、不简洁。如沈括《梦溪笔谈》提到音乐转换需“令无磊块”,强调流畅性。
可表示俊伟、奇特的样貌或风格。例如汉典解释中提到的“俊伟貌;奇特貌”。
查字典将其列为成语,特指“山石或建筑物高大稳固”,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献中较少见,可能是特定语境下的引申。
建议: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梦溪笔谈》《陆游诗集》等古籍原文(来源、2、8)。
磊块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崇高、高大的石块,指形状高大、坚固的石头或岩石。
磊块的部首是石(矶),拆分后的部首分别是石和块。磊块的笔顺是从上至下先写上部分,再写下部分。
磊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磊源自石,磊的意思是岩石、石头。后来磊结合了块,表示形状高大、坚固的石块。
磊块的繁体字为礌塊,字形稍稍有所变化,但依然保持了表示高大、坚固的意思。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磊块的部分可能会用“矢”或者“ベ”来表示石的部分,而块的部分则使用“土”来表示。这种写法相对简化,但仍能表达出“高大、坚固的石块”之意。
1. 高山上有一磊块巨石,令人惊叹。
2. 他用几个磊块建造了一座雕塑作品。
3. 那座城堡是由巨大的磊块石头堆砌而成的。
磊石、块磊、磊落、磊砻、块茂
石块、巨石、岩石、石头
细沙、碎石、小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