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郊祠的意思、郊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郊祠的解释

古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史记·封禅书》:“﹝天子﹞封 泰山 下东方,如郊祠 太一 之礼。”《后汉书·樊儵传》:“﹝ 樊儵 ﹞与公卿杂定郊祠礼仪,以讖记正‘五经’异説。”《魏书·崔浩传》:“每至郊祠,父子并乗轩軺,时人荣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郊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结构和历史语境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指都城之外的广阔地域。《说文解字》释为“距国百里为郊”,特指帝王举行祭祀天地的场所(如天坛、地坛)。《礼记·祭义》载:“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说明其与祭天仪式的关联性。

  2. 本义为春祭(《尔雅·释天》),后引申为祭祀建筑或仪式。《史记·封禅书》中“祠”多指对山川神灵的祭祀场所,如“立祠于雍”。

二、复合词定义

郊祠指古代帝王在都城郊外举行的国家级祭祀典礼,核心特征包括:

三、历史演变

时期 典型郊祠制度 文献依据
周代 “冬至祭天于南郊,夏至祭地于北郊” 《周礼·大司乐》
秦汉 雍地郊祀五帝,泰山封禅 《史记·封禅书》
唐宋 制定《开元礼》《政和五礼新仪》规范仪式 《新唐书·礼乐志》
明清 北京天坛、地坛的定型化祭祀 《明史·礼志》

四、文化意义

郊祠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哲学观,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所言:“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其建筑布局(如天坛圜丘三层坛基象征“天圆地方”)与礼仪程序均蕴含宇宙秩序观念。该制度于1912年随清帝退位废止,但相关建筑群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天坛1998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实体文献(非链接):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5. 班固《汉书·郊祀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郊祠”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郊祠”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神祇的礼仪活动。此仪式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的宇宙观,是帝王彰显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仪式。

二、文献出处

  1. 《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反映汉代郊祠与太一神信仰的结合。
  2. 《后汉书》提到东汉樊儵参与制定郊祠礼仪,用谶纬学说修正五经异说。
  3. 《魏书》记载北魏崔浩父子因参与郊祠礼仪备受尊荣,说明此礼在南北朝时期仍受重视。

三、拼音与字义

四、相关延伸

该词多出现于史书礼制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祭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郊”的礼制传统。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墀碧澄冰晶冰消瓦解餔糒步景茶几常怀长贤蝉蜩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雠嫉村父老达御斗印耳属風火墻感讽共贯同条宫神惯事觚简还补好音合丹黑箱黄耳画依轿班解遣紧固金蕖谨脩酒淀老怯厘正唛啶蒙懂泯息墨痕默籍匿谋岂安轻肥青简倾市取和儿冗辑三十六陂珊瑚翘山屹塔神蔡生子射雉失爱守兔苏方枉攘王宪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