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身上或牛羊等小腿上肌肉发达的部分。
腱子是人体或动物体中连接肌肉与骨骼的致密结缔组织束,具有传导肌力、维持关节稳定的生理功能。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腱子特指"肌肉末端呈条状的部分,附着在骨骼上"。在解剖学领域,《格氏解剖学》将其描述为由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构成的高强度组织,能承受15-20MPa的拉伸应力。
从结构特征分析,腱子由Ⅰ型胶原蛋白(占比65-80%)和蛋白聚糖基质组成,其微观结构呈现波浪状排列的纤维束,这种构造赋予组织良好的弹性模量(约1.2-1.8GPa)。中国解剖学会官网指出,成年人的跟腱作为典型腱子结构,长度可达15cm,横截面积约80mm²。
在应用层面,《中华烹饪大辞典》记载,牲畜后腿部位的腱子肉因富含结缔组织,经慢火炖煮后可分解为明胶,形成特有的弹性质感,成为红烧牛腱等传统菜肴的核心原料。但需注意,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腱子发生黏液样变性,这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跟腱炎病理基础。
参考文献: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在线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格氏解剖学》第42版 中国解剖学会官网解剖学科普专栏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华烹饪大辞典》 人民体育出版社《运动损伤诊疗手册》
腱子的词义解释如下:
指人或动物小腿部位肌肉发达的部分,尤指连接肌肉与骨骼的肌腱组织。在解剖学中特指白色坚韧的结缔组织,具有固定肌肉于骨骼的功能。
在烹饪中特指可食用的蹄筋部位,例如常见的"卤牛腱子"菜肴。该部位因富含胶原蛋白且口感劲道而广受欢迎。
部分语境下可比喻事物的核心要点,但这种用法较少见且多存在于成语中。日常使用仍以解剖学和食材含义为主。
综合自《汉典》、沪江词典及多家专业辞书释义。
挨杂颁白剥割蔽聪塞明并置茶茗嘲风朝中措城子崖遗址侈富愓悍典牧法岸方回繁雄感切耕槃公私观目鳏穷过举海贾豪家恢悦鹄酸蹇犯杰迈金籙云签刊改考生来月老馋莲铜离鹤柳阴仔历职卢沟晓月洛英买上告下溟鸿泥垢跑红彭蜞迫降弃躯秋霰区寰屈戍鼪鼬之径饰美寿器四裴私载娑罗绵誊录腾拏侠拜絃桐小次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