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回的意思、方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回的解释

(1).古仙人名。相传于 唐尧 时曾隐于 五柞山 , 尧 聘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 回 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户。时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门,终不可开。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方回》。《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2).借指山野隐士。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因悉采汇为一编,亡论《云门》大吕,即 方回 、 阿段 ,例掇弗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回"一词在汉语词典和历史文献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指向两位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均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一、上古隐士方回(尧舜时期)

身份:传说中尧帝时代的隐士或贤人。

典籍记载:

  1. 《庄子·内篇》 提及其为许由之友,尧欲让天下于许由,许由避之,方回等人亦避世隐居,象征道家推崇的隐逸精神(来源:《庄子·逍遥游》)。
  2. 《淮南子·俶真训》 称其"得道之圣人",与许由、善卷等同列,体现早期道家对超脱世俗的推崇(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淮南子》)。
  3. 名字考据:东汉学者高诱注《淮南子》释"方回"为"方旋回逆",暗含避世归隐之意(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历史争议:

《左传·襄公四年》载夏朝少康之臣"方回",一说与此隐士为同一人,但学界多持存疑态度(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左传译注》)。


二、南宋诗人方回(1227—1307)

身份:文学家、诗论家,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人。

文学贡献:

  1. 《瀛奎律髓》:编选唐宋律诗经典,创立"格高""意到"等评诗标准,推动江西诗派理论发展(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瀛奎律髓汇评》)。
  2. 《桐江集》:文集收录其诗文创作与评论,主张诗歌应"去陈言""立新意",影响元代诗风(来源: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影印本)。
  3. 诗学地位:清代纪昀评其"虽门户之见太深,然甄综之功不可没"(来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八八)。

名字渊源:

其名"回"取自《论语》"回也不改其乐",表安贫乐道之志(来源:方回《桐江续集》自述)。


学术引用建议

网络扩展解释

“方回”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多个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古仙人名(核心含义)

  1. 身份背景
    据汉代刘向《列仙传·方回》记载,方回是唐尧时期的仙人,隐居于五柞山。尧曾聘请他担任闾士(地方官职),但他专注于炼制云母粉为人治病,最终得道成仙。

  2. 传说典故
    方回得道后遭人劫持,被关在屋内要求传道。他施展化身之术逃脱,并用“方回”印章封住房门。传说用他的泥丸封门后,门便无法打开,故后世以此喻指神秘力量。


二、引申含义:山野隐士

因方回隐居修仙的事迹,该词在文献中常被借代指代超脱世俗的隐士。例如:


补充说明

需注意“方回”与元代诗论家方回(字万里)的区别。后者是真实历史人物,以文学评论著称,但此含义与词语的本义无关,需根据语境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艾韠备物边埸兵长并励笔挺承领赤包儿吃飞利愁咨船宫蹿跶撮口电能掉慄第名丰雨富春秋妇学槁质根门观戏孤艳闳门红水河蛱蝶裙兼包郊丘解纍决征夸诞良贾深藏六一泥滦都密密层层摩弄男儿膝下有黄金脑麝匿迹销声蒲杨曲别针羣情忍容桑眼三珠树少年老诚神白猨深论食风师徒黍离之悲顺说肃栗饕残天上人间通间头场挖单滃渤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