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割的意思、剥割的详细解释
剥割的解释
割削。犹言盘剥、搜刮。《后汉书·宦者传序》:“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魏书·萧衍传》:“剥割苍生,肌肉略尽,刳剔黔首,骨髓俱罄。”
词语分解
- 剥的解释 剥 ā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剥 ō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剥落。剥蚀。生吞活剥。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 割的解释 割 ē 切断,截下,划分出来:割让。割地。割弃。割舍。割除。割断。割裂。割据。交割。割鸡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 灾害:天降割于我家。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剥割”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字面意义:由“剥”(剥去、脱去)和“割”(切割、割裂)组成,原指剥去皮肤或割裂肉体,带有暴力色彩。
- 比喻义:引申为残酷无情地剥夺他人利益或权益,常用于形容剥削、压榨行为。
二、详细解释
-
盘剥与搜刮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如苛捐杂税、强取豪夺)对百姓进行经济压榨。例如:
- 《后汉书·宦者传序》提到“剥割萌黎”,即官吏对民众的剥削。
- 《魏书·萧衍传》中“剥割苍生”进一步强调对百姓的残酷掠夺。
-
行为特征
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如长期压榨导致“肌肉略尽,骨髓俱罄”(《魏书》),形容剥削程度之深。
三、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吏、权贵的暴政。
- 现代语境:可比喻某些机构或个人对弱势群体的压榨,但需注意其贬义色彩。
四、发音与词性
- 拼音:bō gē(“剥”在合成词中读bō,如“剥夺”)。
- 词性:动词,含强烈负面情感。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后汉书》《魏书》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剥割》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指的是将某物从整体中剥离或切分开来。它的部首是“剥”和“刀”,部首“刀”表示与刀相关,而“剥”则是本词的声旁。《剥割》共有10个笔画,其中“剥”为6画,“切”为4画。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字形和发音变化。
在繁体字中,“剥”和“割”保持与简体字相同的形态。然而,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会有一些差异。古时候的“剥”在结构上没有现代的上下分隔开来,而是更像是“舟”的形态。古代的“割”则更接近于现代的“戈”,只是多了一笔。
以下是关于《剥割》的例句:
1. 他剥割了苹果的皮,然后分给了每个人。
2. 这个手工艺人擅长剥割竹子制作各种工艺品。
一些与《剥割》相关的组词包括“剥皮”、“割肉”和“剥离”。近义词可以是“剥离”、“除去”或者“切分”。反义词可能是“拼接”或者“合并”。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