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函音讯。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和议再成,界河山而如旧;缄音遽至,指 巩 洛 以为言。”
“缄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事物异名录》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缄音》一词是指禁止发声或不发声。它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被禁止发言或保持沉默。
《缄音》的拆分部首为缶(fǒu)和讠(yán),部首缶表示陶瓷,讠表示言语。它共有10个笔画。
《缄音》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定公十四年》中,意指禁止发声。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保持沉默或禁止发言的意思。
《缄音》的繁体形式为「緘音」。
在古代,「缄音」通常写作「緘音」,其中「缄」的结构与现代的「缄」相同,「音」的写法则有所不同。
1. 他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只能缄音。
2. 包含机密资料的文件被彻底缄音,一字不漏地保密。
3. 当他被问及这个问题时,他缄音不语。
1. 缄口:指闭住嘴巴,不说话。
2. 缄默:指保持沉默,不说话。
3. 默不缄言:指沉默不语,不发表任何意见。
1. 沉默
2. 闭口
3. 保持缄默
1. 开言
2. 说话
3. 发声
八龙榜青户鼻坳僝工缠夹二先生车囊乘鸾女承载痴骨处心出迓慈萱代数方程黨引道士顶门杠反围剿乏手风火事浮竞高汤官骸徽钦慧人昏昏沉沉浑脱囊胡语奬擢家雀解盟惊心酒董赳螑究询浚泉焜煌两个时候令妻沥青龙膋绿林好汉漫地漫天鹏翼弱水之隔梢子诗集传时享首岁枢柄思远送落隋祭铁闷子车头目悇悑望尘追迹维兮贤人君子狎主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