緘音的意思、緘音的詳細解釋
緘音的解釋
書函音訊。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書籍·書柬》:“和議再成,界河山而如舊;緘音遽至,指 鞏 洛 以為言。”
詞語分解
- 緘的解釋 緘 (緘) ā 捆東西的繩索。 書信:緘素。緘紮。 封,閉:緘口。緘制(封鎖)。緘封。緘密。緘默。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音的解釋 音 ī 聲,亦特指有節奏的聲:聲音。音樂(?)。音律。音色。音量。音區。音韻。音像。音容(聲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訊。 筆畫數:; 部首: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緘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書函音訊(常見釋義)
- 基本解釋:指書信或信件中的消息、音訊。例如清代文獻《事物異名錄·書籍·書柬》中記載:“緘音遽至,指鞏洛以為言”,即指收到書信消息。
- 構成解析:
- 緘:原指捆束器物的繩索,後引申為封閉、封口(如“緘封”),也代指書信(如“緘劄”)。
- 音:此處指音訊、消息。
二、保持沉默(成語用法)
- 基本含義:指選擇不發表意見或保持沉默。例如在需要慎言的場合,可用“緘音”表達克制态度。
- 使用場景:多用于形容因特定原因(如謹慎、保密)而閉口不言的行為。
總結與建議
- 優先含義:根據多數古籍和詞典解釋,“書函音訊”是更常見且權威的釋義,尤其在書面表達中。
- 注意語境:若需表達“沉默”之意,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引申或比喻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事物異名錄》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緘音》的意思
《緘音》一詞是指禁止發聲或不發聲。它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被禁止發言或保持沉默。
緘音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緘音》的拆分部首為缶(fǒu)和讠(yán),部首缶表示陶瓷,讠表示言語。它共有10個筆畫。
緘音的來源
《緘音》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定公十四年》中,意指禁止發聲。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保持沉默或禁止發言的意思。
緘音的繁體寫法
《緘音》的繁體形式為「緘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緘音」通常寫作「緘音」,其中「緘」的結構與現代的「緘」相同,「音」的寫法則有所不同。
緘音的例句
1. 他心中有千言萬語,卻隻能緘音。
2. 包含機密資料的文件被徹底緘音,一字不漏地保密。
3. 當他被問及這個問題時,他緘音不語。
緘音的組詞
1. 緘口:指閉住嘴巴,不說話。
2. 緘默:指保持沉默,不說話。
3. 默不緘言:指沉默不語,不發表任何意見。
緘音的近義詞
1. 沉默
2. 閉口
3. 保持緘默
緘音的反義詞
1. 開言
2. 說話
3. 發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