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检行的意思、检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检行的解释

(1).检正行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在人君位者,皆知九德之可以检行,事效可以知情。”

(2).查验巡行。《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 哀帝 时,有言 越雟 太守欲反,刺史大惧,遣 文公 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北史·蛮传》:“ 永平 初, 东荆州 表太守 桓叔兴 前后招慰 大阳蛮 归附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詔前镇东府长史 酈道元 检行置之。”《宋书·文帝纪》:“京邑大水,乙卯,遣使检行賑赡。”

(3).操行。《北齐书·皮景和传》:“少子 宿达 , 武平 末太子斋帅,有才藻检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检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用学角度解析:

  1. 词义溯源

    "检"本义为封缄文书,引申为约束、核查。《说文解字》释"检,书署也",段玉裁注"书署,谓表署书函也"(《说文解字注》卷六)。"行"指行为、操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即用此义。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原指查验行为规范。

  2. 核心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两重含义:

    • 核查行为:指对实际言行的查验监督,如《后汉书·周举传》"遣使检行灾伤"中的行政监察用法
    • 端正操守:强调道德自律,《宋书·颜延之传》"修道立检,从德不回"即体现修身内涵
  3. 语用演变

    该词在唐代文献中高频出现,如《唐律疏议》载"刺史每岁一巡属县,检行囚徒",展现其作为制度术语的规范意义。宋明理学著作中则侧重道德层面,朱熹《近思录》有"检行慎言,乃蓄德之基"的修身指导。

  4. 现代延伸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仍收录该词,标注为书面语,释义侧重行为约束与品德修养的双重维度,适用于司法文书、道德训诫等正式语境。

(主要参考文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4卷;《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检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检行(jiǎn xíng)由“检”(审查、检视)和“行”(行为、行动)组成,核心含义是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反省、查验,以达到修正错误或规范言行的目的。


二、详细释义

  1. 检正行为
    指通过道德或规范标准来约束、修正自身行为。

    • 出处:汉代王充《论衡·答佞》提到“九德之可以检行”,强调以德行标准检视行为。
    • 示例:古代君主通过“检行”来确保自身言行符合治国要求。
  2. 查验巡行
    指实地考察、巡视以核实情况,多用于行政或军事场景。

    • 出处:《后汉书》记载官员“检行郡界,潜伺虚实”,《宋书》也提到派遣使者“检行赈赡”灾民。
    • 示例:古代刺史通过“检行”了解地方治理实情。
  3. 操行
    指个人的品德或行为表现,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动的统一。

    • 出处:《北齐书·皮景和传》中“有才藻检行”,形容人兼具才华与端正品行。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论衡》《后汉书》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艾康黯陋报赛表丈人波斯店车輗驰惶跌翻帝弓堆垜二八女郎繁林梵宇改刊共德顾返闺门旦古甎函盖乾坤豪民怀黄惶顾混成旅活性区嘑头茳芏教研室计节惊犯京派尽足九川酒魄稽淹急早麇舌夔魖龙勒路见不平捧哏青怵清逈羣祀辱国圣怀十字街口嗣芳私客泰东西讨暴停云透夜屯仓五京吴牛喘鋈器衔巵崤崡小生产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