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丕绩的意思、丕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丕绩的解释

大功业。《书·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道冠巍巍,威深虩虩,遘兹多难,克广不绩。” 宋 宋祁 《上皇太后第二表》:“获赞事经,亟成丕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丕绩(pī jì)是汉语中的古雅词汇,由“丕”(意为“大”)与“绩”(意为“功业、成就”)组合而成,特指伟大的功业或显赫的政绩。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与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字义构成

    • 丕:《说文解字》释为“大也”,强调宏大、显著,如《尚书·大禹谟》载“丕显哉,文王谟!”
    • 绩:本义为“把麻纤维捻成线”,引申为“功业、成果”,如《诗经·豳风·七月》“八月载绩”。

      二者结合,指超越寻常的重大功绩,多用于称颂帝王或贤臣的治国成就。

  2. 权威定义

    •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丕绩,大功业;大业绩。”
    • 《辞源》补充:“专指帝王或重臣所建立的显赫政绩”,如《尚书·皋陶谟》中“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即颂扬禹治水之丕绩。

二、典籍用例与语境

  1. 历史文献

    • 《尚书·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意为“我赞美你的德行,称颂你的伟大功业”,体现对禹治水功绩的尊崇。
    • 唐代柳宗元《献平淮夷雅表》:“臣伏见陛下恩绍丕绩,纂戎前烈。”此处“丕绩”指宪宗平定藩镇的宏伟功业。
  2. 文体特征

    该词属典范文言,多用于诏书、碑铭、史赞等正式文体,如《宋史·乐志》载“神明丕绩,施于孙子”,彰显庄重褒扬色彩。


三、现代使用与延伸

虽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仍见于: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注:因版权限制无公开链接,可查阅图书馆或权威数据库]

  2.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14年。

  4. 《尚书译注》

    李民、王健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含“丕绩”原文及注解)


“丕绩”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对卓越功业的崇敬,其使用需契合庄重语境,避免口语化表达。理解时需结合历史背景,方能精准把握其宏阔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

“丕绩”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形容显著的功业或成就。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用例与引证

3.相关延伸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或《尚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兵旅拨慢采艾车前子彻昼尺缣储说瓷罂当运淡漠點點搠搠东园温明房产主梵筵纷诡公该弓壶谷丙转氨酶测定嗨哟寒槮合并红谕鉴澄剪荡骄矜谨防京坊径绝噤舌闿怿侃然扣儿廉蔺凌空令图流远笼捻麦码子命釂木耳南山可移硇砂披麻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让带人径烧燔梳云掠月天之戮民铁钉托始土司伪钱五部无拘无碍五星红旗遐窥咸安宫相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