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献纳的意思、献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献纳的解释

(1) [make suggestions]∶委婉的提出意见以供接受、采纳

(2) [contribute]∶无代价地把东西献出

献纳金银

详细解释

(1).指献忠言供采纳。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 司马相如 ……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旧唐书·玄宗纪论》:“昌言嘉謨,日闻於献纳。”《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赏之使諫,尚恐不言,罪其敢言,孰肯献纳!”

(2).指献纳忠言之官,献纳臣。 宋 曾巩 《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其文章学问有过人者,宜在天子左右与访问、任献纳。”

(3).祀奉。《汉书·夏侯胜传》:“有司遂请尊 孝武帝庙 为 世宗庙 ,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纳,以明盛德。”

(4).奉献;进贡。《宋史·富弼传》:“自古唯 唐高祖 借兵於 突厥 ,当时赠遗,或称献纳。”《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叫小嘍囉牵了有的马匹,把庄里一应有的财赋,捎搭有四五十驮……却回来献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大国对小国,不是攻伐,便是迫令献纳和贿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献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àn nà,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委婉提出意见供采纳
    指以谦方式向他人(尤其是上级)进言或献策。例如:

    汉班固《两都赋序》提到“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强调臣子向君主进谏的职责。
    宋代曾巩也提到“宜在天子左右与访问、任献纳”,指担任谏言的官职。

  2. 无代价献出财物
    指无偿贡献物品或资源。例如: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献纳金银”,以及《水浒传》描述“财赋捎搭……献纳”,均体现此义。


二、延伸释义

  1. 祀奉与进贡
    古代多用于指向神明或帝王进献贡品。如《汉书》提到“天子世世献纳,以明盛德”,指对宗庙的祭祀供奉。

  2. 官职名称
    历史上曾将负责谏言的官职称为“献纳臣”,如唐代《旧唐书》提及“昌言嘉謨,日闻於献纳”。


三、用法示例


四、总结

“献纳”既可指言语层面的建议,也可指物质层面的贡献,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其历史用法多与政治、礼仪相关,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献或特定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和搜狗百科的详细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献纳的意义

献纳(xiàn nà)是一个动词词组,表示向上级或官方贡献物品、纳贡或进贡。在古代,国家统治者常常向诸侯国征收赋税或收取贡品,这也被称为献纳。

拆分部首和笔画

献的部首是犬(quǎn),笔画数为4。纳的部首是纟(sī),笔画数为6。

来源和繁体

《献纳》一词并非原创词汇,它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 据说它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周礼》中。繁体字是「獻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献纳这个词时,字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构造保持一致。在甲骨文中,献字写作「牲」,纳字写作「糹香」,象征着以动物作为祭品或食物的献纳形式。

例句

1. 在古代,各诸侯国要定期献纳给中央政权。
2. 儿子贤孝,经常献纳父亲所需。

组词

献纳可以与其他词汇组成词语,例如:

1. 献金(xiàn jīn)- 指贡献金钱。
2. 纳贿(nà huì)- 指接受贿赂。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献纳意义相近的词有:

1. 献上 - 指向上级或神灵献上物品或供品。
2. 进贡 - 指向中央政权进贡贡品。

与献纳意义相反的词有:

1. 征收 - 指对人民征收税收或收取资源。
2. 缴纳 - 指向上级或政府缴纳款项或税费。

别人正在浏览...

暗麝白悬悬北府兵不识得有蚕池长虑后顾谄僞宠注淳醨春天厨食钱打活到庭得二等侪调送恫疑虚喝儿科風霾焚诵服用毂兵禾穗红嘴绿鹦哥銗镂火赫嘉诲简派交参假山家生子结业谨盗精义入神金箭金鸭酒盘靠身李衡奴木石心肠盘腿跑尖子蓬莱阁乔张做致齐等羣噪森罗宝殿上岁少阴神策屎诗水陼舒疾套汇填宫痛击瓦碴儿问柳寻花详报相去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