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使的意思、节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使的解释

(1).节度使的省称。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原来 王节使 另是一个座船,他家小先到一日。”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后五代藩镇之尊见于碑碣》:“碑文中於大 唐 文宗 、 宣宗 及上书皆空二格,于 清河公 亦空二格,于 陇西 令公则跳行书。盖当时 河 朔之俗,知有节使不知有天子也。”

(2).持符节的使者。 唐 王维 《老将行》:“节使 三河 募年少,詔书五道出将军。” 清 姚鼐 《翁学士苏米斋》诗:“披榛逢节使,摹石载舟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使,汉语复合词,由“节”与“使”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持节出使的官员,具体包含两层释义:

一、符节持有者 古代帝王授予使者竹节制成的凭证“符节”,象征授权行使特定职责。《周礼·秋官》记载“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唐代贾公彦疏解“节,犹信也。行者所执之信”。此类持节者多承担外交、监察或军事任务,如汉代苏武“持节牧羊”典故即属此类。

二、节度使简称 唐代始设的军政官职,《旧唐书·职官志》载“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持节称节度使”。此类封疆大吏持有旌节作为统兵信物,如安禄山曾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宋代《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节者,旌节也,唐制有节度使,本因持节以都督军事得名。”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常见双重用法,元代马祖常《龙虎台应制》诗“节使横行西出关,都人夹道争骈肩”即融合了持节使臣与军事统帅的意象。现代汉语中主要作为历史概念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节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节度使的省称

2.持符节的使者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李商隐诗集》《王维诗选》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白钱饱以老拳八字胡閟宫梹榔不识闲儿礤牀儿裁琢赤手起家初初槌牛触目成诵呆鸟定情堆焊阏积耳旁风放佚反走風律浮石钢七郎当孤标独步古貌黑蛇鸿鹄怀闳钜湖广火珠简慠贱种谨孚金沙萨积射士酒兴阃幕厘务啰饭谬说磨弄纳赂乾隔涝汉子弃除棋图券台牲刍首恶水豹庶旧顺慈司分算囊贪利忘义拓荒我郎无玷相恋晓答谢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