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良的意思、端良的详细解释
端良的解释
(1).指正人贤士。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拜御史丞兼左丞,束拔端良,风威益振。”
(2).谓正直良善。 宋 苏辙 《代张公6*安道祭李宥侍郎文》:“世称至治, 咸平 景德 。士生其间,端良纯一。”
(3).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明 文徵明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诗》之五:“古人惜端良,今我胡不乐?”
词语分解
- 端的解释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姓。 笔画数:; 部首:立; 笔顺编号:
- 良的解释 良 á 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良知良能(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良莠不齐。 很:良久。良多趣味。用心良苦。 诚然,的确:“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为犬良我友”。 姓。 笔画数:; 部首:艮;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端良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端良”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综合了不同来源的释义及用例:
-
指正人贤士
表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例如唐代司空图在碑文中提到“束拔端良”,意为选拔贤才。
-
形容正直良善的品性
强调性格或行为端正、善良。宋代苏辙曾用“端良纯一”形容士人的品格,体现正直与纯粹。
-
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
此为历史罕见用法,明代文徵明的诗《甲戌岁朝明日立春诗》中曾以“端良”代指元旦。
补充说明:
- 字义拆分:“端”本义为正直、端正(如“端庄”);“良”指良好、善良(如“贤良”)。
- 语境差异:前两义项多用于描述人或品格,第三义项属特殊历史用法,现代已不常见。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古籍或文学作品中更可能涉及多义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端良(duān liá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立」和「艮」。其中「立」是指直立、稳固的意义,「艮」则代表着阻止、制止的含义。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明确,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也较为罕见。
由于端良属于繁体汉字,所以它的笔画较多。具体来说,「端」字有11划,「良」字有7划。在古时候,「端良」这个词可能以一种更为古老的汉字形式来书写,但目前的资料并未详细记载。
端良在现代中文中的用法相对较少,因此例句也并不常见。这个词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为「稳固而可信赖」的意思。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某项工作的质量。
端良的组词较为有限,可以构成的词汇相对较少。一种可能的组词是「端庄」,意为稳重得体;「良友」也可用来指称好朋友。
关于端良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由于该词的使用较为罕见,因此很难提供具体的对应词语。总的来说,端良可以被视为一种正面的修饰词,因此它的反义词可能是一些与可靠性、稳定性相反的词语。
总结:端良是一个由「立」和「艮」两个部首组成的词语。虽然这个词的来源和古代写法并不明确,但它可以被理解为「稳固而可信赖」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较少,例句和组词相对有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