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谏院的意思、谏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谏院的解释

(1).御史台的别称。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诗:“相门才子 高阳 族,学者清资五品官。諫院过时荣棣萼, 谢 庭归去蹋芝兰。”按, 令狐博士 指 令狐楚 ,尝为 河南 尹兼御史大夫。 开成 元年四月,检校左仆射、 兴元 尹。

(2).谏官官署。 宋 初由门下省析置,以分隶门下、中书的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 宋 司马光 有《諫院题名记》《文献通考·职官四》:“ 明道 初, 陈执中 为諫官,屡请置院,於是以门下省为諫院。”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小弟旧自理官,召居諫院,避人焚草,儘怀匡主之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专门谏官机构,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1. 字面含义
    “谏”指直言规劝,“院”指官署机构,合称即专职谏言的官署。

  2. 双重指代

    • 狭义:宋代独立设置的谏官机构(主要含义)
    • 广义:唐代至宋初御史台的别称(次要含义)

二、历史演变

  1. 唐代渊源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作为宰相的辅助机构,如左/右补阙、拾遗等职。

  2. 宋代变革

    • 宋初:沿唐制但分置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等职。
    • 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正式设谏院,铸造官印,规定谏官不得兼任其他职务。
    • 明道年间:陈执中奏请将门下省改为独立谏院。

三、职能与结构

  1. 核心职能

    • 搜集朝政建议与民间舆论
    • 规劝皇帝决策失误(如提到“纠正皇帝错误”)
    • 监督百官施政(与御史台合称“台谏”)
  2. 官职设置
    | 官职 | 人数 | 职责 | |------------|------|--------------| | 谏议大夫 | 左右各1人 | 总领谏院事务 | | 司谏/正言 | 各2人 | 专职谏诤 |

四、历史意义

  1. 制度创新
    宋代谏院脱离宰相管辖,改由皇帝直接任命,强化中央集权。

  2. 文献佐证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记载谏官名录,成为研究宋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史料。

  3. 评价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其“台谏合一”削弱了制约皇权的作用(专业分析),但仍是宋代政治生态的关键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谏院的意思

谏院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历史上官府中负责提出忠言逆耳的书院。谏院的主要职责是向皇帝或其他高官上奏,批评当政者的错误,以期改善政府的决策和行为。

谏院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谏(jiàn):由讠(yán)和言(yán)组成,是声部旁。
院(yuàn):由阝(fù)和完(wán)组成,是部首。

谏院的来源

谏院最早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僚体制,较为出名的谏院为明朝的内阁。谏院可以说是一种反映了时代背景和政治制度的词语。

谏院的繁体

谏院的繁体字为諫院。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谏和院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含义相似,它们的基本形态变化较少。

谏院的例句

1. 谏院的建立为朝廷提供了有效的批评反馈途径。

2. 大臣们在谏院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政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谏院的组词

谏院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一些相关词汇,例如:

1. 谏官:负责在谏院中提出反对意见的官员。

2. 谏猎:指官员们争相上谏的状态。

3. 谏风:指国家政治风气中官员提出忠言的倡导。

谏院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劝谏、规劝、建议

反义词:谄谀、纵容、迎合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耳忒弥斯板肋报赛悲号不定积分残茶剩饭刬骡子僝弱岔曲大棒政策单车使二胡菲律宾拂尘阜螽挂练吭首寒庖薅耨后年怀感皇神擐甲糊裱毁突会语解闷脊索动物据案举架勘验匡咏馈致老祖宗雷池两箱猎精柳泉免脱俳歌情不自禁寝侻髯鼎升遐熔剂如雷贯耳如泣草芥散离酾尊上辅山猫沈大铁路使院诵功蒜瓣挑饬铁杆蒲违常文抄公温恤相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