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
(2). 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上辅”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
宰相的尊称
作为官职称谓,“上辅”是对宰相的敬称,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元史·伯颜传》记载元世祖赐伯颜“元德上辅”称号,体现其权位之重。
唐代行政设置名称
唐代在京都周边地区设立特殊行政区划,称为“上辅”,如华州(今陕西华县)、同州(今陕西大荔)等,职能类似京畿要地管理。此制度在《旧唐书·地理志一》中有明确记载。
星宿名称
古代天文学中,“上辅”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属北斗七星附近的星官体系。《宋史·天文志二》详细描述了其位置及与其他星辰的关联。
补充说明: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及史书,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旧唐书》《元史》等原始史料。
《上辅》是一个汉语词汇,是动词,意思是辅助、帮助、支持等。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在某方面起到补充或支持的作用。
《上辅》的拆分部首是“辛”,拆分笔画数为12画。
《上辅》是由“辛”和“复”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辛字表示辛勤、努力,复字表示辅助、帮助。两个字相结合,表示通过努力辅助和帮助他人。
《上辅》的繁体字为「上輔」。
在古时候,汉字《上辅》的写法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它的古字形如下:
上:十从一,㇐横三撇,中间一横,下面一竖,左右各两点;
辅:车从辛,一横撇,左侧点,上三点,右侧点。
1. 我会尽力上辅你完成这个项目。
2. 老师对我们很关心,经常上辅我们学习。
1. 上升:向上移动、提升。
2. 辅助:协助、帮助。
3. 上下:指地位、等级、高低等关系。
协助、帮助、支持。
阻碍、干扰、妨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