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雷池的意思、雷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雷池的解释

[the lake in Anhui Province——the utmost limit one can go] 本出于《晋书·庾亮传》“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一语,后习用为界限之意

不敢越雷池半步

详细解释

水名。其源叫 大雷水 。自今 湖北省 黄梅县 界东流,经今 安徽省 宿松县 至 望江县 东南,积而成池,称为“雷池”。《晋书·庾亮传》:“而报 嶠 书曰:‘吾忧西陲过於 歷阳 ,足下无过 雷池 一步也。’”意思是叫 温峤 坐镇原防,不要越过 雷池 到京都去。后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 清 王韬 《言战》:“俟其进而击之,彼岂能飞越雷池一步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中》:“如此布置则 渤海 为雷池,而 威海 、 旅顺 成堂奥矣。” 聂绀弩 《壁画》:“我不过是十几岁的未越雷池一步的山城里的孩子,这屋子里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雷池”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本义(古地理名称)

“雷池”原指中国古代一处水域名称,位于今安徽省望江县东部,是长江北岸的湖泊沼泽地带,古称“雷水”,其下游积水成池,故名“雷池”。该地曾是古代军事要地,因水道复杂、地势险要而闻名。

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水经注》

二、典故来源与引申义

“雷池”的深层含义源于著名历史事件。据《晋书·庾亮传》记载,东晋时期,将领苏峻叛乱,江州刺史温峤欲率兵救援都城建康(今南京),但中书令庾亮出于战略考虑,写信劝阻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为要求温峤坚守原地,不可越过雷池防线。

来源:《晋书·卷七十三·庾亮传》

三、现代成语释义

由此典故演化出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

  1. 严守界限:遵循既定规则或界限,绝不逾越。
  2. 谨慎保守:行事极度小心,不敢稍有突破或冒险。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释义为:“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四、语义延伸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雷池”单独使用时,常代指“界限、禁区或底线”。例如:

五、权威引用示例

“在科研领域,伦理规范是必须坚守的雷池。”

——引自《学术写作规范指南》

“雷池”从地理实体演变为文化符号,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不可逾越的界限”,兼具历史厚重性与语言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雷池”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多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意义如下:

1. 本义:古水名
雷池是古代的一处水域,位于今安徽省望江县南部,具体为大雷水东流形成的湖泊。其地理位置在古代军事防御中具有战略意义。

2. 成语来源与原始含义
东晋时期,庾亮在《报温峤书》中写道:“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原意是命令温峤驻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防线支援京城(今南京)。此时“雷池”指代军事防线,强调不可逾越的界限。

3. 语义演变与引申
随着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流传,其含义逐渐扩展为比喻固守既有范围,不敢突破常规或尝试创新。例如:

4. 现代应用
如今“雷池”常用于文学、历史或日常语境,既可指具体的地理概念(如描述安徽古迹),更常见于抽象表达,强调对界限的敬畏或突破的勇气。例如:“科技发展需要跨越传统思维的雷池。”

总结
“雷池”从地理名称演变为文化符号,既承载历史典故,又映射人类对“界限”的复杂态度——既有防御性保守,也有突破性创新的辩证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百称白舍人行诗图薄纱材彦雠订垂花门辍已慈怜聪明一世从头至尾篡子代作谠人道姑大宪台大小欧阳得极凫鹥阁老贡嘎山公司清算孤照合作社黄馘湔裳箭窗戒辖径情金鉴讥弄匡佐老人院凉棚亮色六蝨离闲绿篱没成儿蒙鸿妙弄内厨涊淟偏宠仆散潜浮巧上加巧青橐容衣讪讥蛇婆首乡熟艾水苔倓然讨人嫌无与伦比下九骁将亵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