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雷池的意思、雷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雷池的解释

[the lake in Anhui Province——the utmost limit one can go] 本出于《晋书·庾亮传》“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一语,后习用为界限之意

不敢越雷池半步

详细解释

水名。其源叫 大雷水 。自今 湖北省 黄梅县 界东流,经今 安徽省 宿松县 至 望江县 东南,积而成池,称为“雷池”。《晋书·庾亮传》:“而报 嶠 书曰:‘吾忧西陲过於 歷阳 ,足下无过 雷池 一步也。’”意思是叫 温峤 坐镇原防,不要越过 雷池 到京都去。后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 清 王韬 《言战》:“俟其进而击之,彼岂能飞越雷池一步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中》:“如此布置则 渤海 为雷池,而 威海 、 旅顺 成堂奥矣。” 聂绀弩 《壁画》:“我不过是十几岁的未越雷池一步的山城里的孩子,这屋子里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雷池”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多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意义如下:

1. 本义:古水名
雷池是古代的一处水域,位于今安徽省望江县南部,具体为大雷水东流形成的湖泊。其地理位置在古代军事防御中具有战略意义。

2. 成语来源与原始含义
东晋时期,庾亮在《报温峤书》中写道:“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原意是命令温峤驻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防线支援京城(今南京)。此时“雷池”指代军事防线,强调不可逾越的界限。

3. 语义演变与引申
随着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流传,其含义逐渐扩展为比喻固守既有范围,不敢突破常规或尝试创新。例如:

4. 现代应用
如今“雷池”常用于文学、历史或日常语境,既可指具体的地理概念(如描述安徽古迹),更常见于抽象表达,强调对界限的敬畏或突破的勇气。例如:“科技发展需要跨越传统思维的雷池。”

总结
“雷池”从地理名称演变为文化符号,既承载历史典故,又映射人类对“界限”的复杂态度——既有防御性保守,也有突破性创新的辩证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二

雷池

雷池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雷和池。雷是意为天空中的电能释放所伴随的声响和亮光的自然现象,通常是由云层中负电和正电之间大规模的放电造成的。池则是指一种储水的深浅不一的水体。

拆分部首和笔画

雷池的部首是氵(三点水),雷的部首是雨,池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它的总笔画数为10,其中雷的笔画数为9,池的笔画数为4。

来源

雷池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韩员外鲁崔湖州后直南山》:“湖田盛雨云,辽辽雷池碧。”意指湖中的水急流汇聚,形成了像雷声汹涌的水池。

繁体

雷池的繁体字为「雷池」,拆分部首和笔画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雷池的表写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的意义和形象并未改变。

例句

1. 我们在雷池边欣赏着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2. 那个地方在雨后形成了一个雷池。

组词

雷暴、雷电、雷声、雷鸣

近义词

雷塘、雷潭、雷湖

反义词

晴空、无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