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位的意思、僭位的详细解释
僭位的解释
越分窃据上位。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伪 齐 刘豫 既僭位,大饗羣臣。” 明 屠隆 《綵毫记·渔阳鼙鼓》:“东都僭位,以诛 杨氏 为名,藉口 晋阳 之申,国号 大燕 。”
词语分解
- 僭的解释 僭 à 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僭越。僭妄。僭伪(封建王朝称割据对立的王朝)。僭盗。 '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位的解释 位 è 所处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职务的高低:地位。职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位。百位数。 量词,常用于人
网络扩展解释
“僭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àn wèi,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四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越分窃据上位,即通过不正当手段擅自篡夺他人的地位或职位。其中:
- “僭”:表示擅自、逾越本分的行为,带有主观强占的意味;
- “位”:指地位、职位,尤其是君主或高层的权位。
二、详细解析
- 行为性质:强调非法的地位获取,例如臣子篡夺君权、下属僭越上级职位等。
- 历史语境:常见于描述古代政治斗争,如《寓简》记载的伪齐刘豫僭位称帝,以及明代《綵毫记》中“东都僭位”事件。
- 与“篡位”区别:两者均涉及夺权,但“僭位”更突出逾越身份等级,而“篡位”更直接指用暴力或阴谋夺取。
三、典型用例
- 例句:
“武后自僭位以来,残害忠良,弑君鸩母。”(出自的历史故事描述)
- 近义成语:鸠僭鹊巢、僭赏滥刑。
四、延伸意义
现代可引申为超越自身权限、侵占他人权益的行为,如职场中下级冒用上级职权,或学术领域剽窃成果等。
如需更多实例或相关词汇解析,可参考古籍《寓简》《綵毫记》及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释
《僭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非法篡夺王位,违背正统规定。
拆分部首和笔画
《僭位》的部首是人,总共有17个笔画。
来源
《僭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卫青、霍去病传》:“去病让位,彗星照之,匈奴左贤王僭立,号种贵王。”此后逐渐广泛使用。
繁体字
《僭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僭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僭」的曾用字是「僣」,写作「僣位」。
例句
1. 他勾结军队,企图通过武力来僭位。
2. 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因为野心勃勃而冒险尝试僭位。
组词
僭号、僭越、僭建、僭逆、僭拟。
近义词
篡位、夺位、霸位。
反义词
登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