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颂的意思、三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颂的解释

《诗经》中的《鲁颂》、《周颂》、《商颂》,合称三颂。其中多为贵族祭祀、祈福之乐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但不知 孔子 之所讚叹忘肉, 季札 之所谓如天之无不覆,如地之无不载者,将谓其声音耶?抑因声而想其政治耶?抑声中之词义深美,如所谓《三颂》者耶?”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颐志斋丛书》:“谱其所闕《三颂》之谱,而未别为总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颂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风”“雅”并列,指《周颂》《鲁颂》《商颂》三类祭祀乐歌的合称。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定义与溯源

“颂”本义为“形容、赞美”,特指宗庙祭祀时配合舞蹈、音乐的颂神祭祖之歌。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毛诗传笺》中指出:“颂之言容也,天子之德,光被四表……是其形容也。” “三颂”即三类不同来源的颂诗:

二、文学特征与功能

  1. 内容主旨

    以歌颂祖先功德、祈求神灵福佑为核心,如《周颂·昊天有成命》赞文王受天命,《商颂·长发》追溯商族起源。内容庄重肃穆,体现“美盛德之形容”(《毛诗序》)。

  2. 艺术形式

    多采用直叙铺陈的“赋”法,语言简古凝重,句式整齐但韵律较自由(部分无韵)。《周颂》多短章,《鲁颂》《商颂》篇幅较长且富文采。

  3. 社会功能

    作为礼乐制度的载体,“三颂”用于宗庙仪式,兼具宗教祭祀与政治教化功能。《礼记·乐记》载:“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强调其沟通神人、巩固王权的意义。

三、历史价值与影响

“三颂”是研究周代礼制、宗教思想及早期诗歌形态的一手史料。清代学者阮元在《揅经室集》中评述:“颂之训为美盛德者,余义也;其本义乃形容也。” 其庄重典雅的风格对后世庙堂文学(如汉赋、唐代郊庙歌辞)影响深远,亦为儒家“诗教”传统的重要范本。


权威参考来源:

  1. 郑玄《毛诗传笺》(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乐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3. 阮元《揅经室集·释颂》(中华书局刊本)
  4. 《汉语大词典》“三颂”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5.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三颂”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1. 组成与内容

    •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宗庙祭祀乐歌,内容多歌颂周王室功德,如《清庙》描述祭祀文王的场景。
    • 《鲁颂》4篇,为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创作的颂诗,以赞美鲁僖公为主,如《駉》描绘马匹繁盛象征国力。
    • 《商颂》5篇,现存为春秋宋国祭祀商朝祖先的诗,如《玄鸟》追溯商族起源,兼具史诗性质。
  2. 功能与主题
    三颂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祈福等隆重场合,内容以歌颂祖先功德、祈求福佑为主,语言庄重典雅,体现了早期礼乐文化的核心。

  3. 历史背景差异

    • 《周颂》年代最早(西周),音乐形式简单;《鲁颂》《商颂》较晚(春秋),句式更复杂,文学性增强。
    • 《商颂》实际为宋国作品,因宋是商朝后裔而保留“商”名,反映了周代对前代文化的包容。
  4. 文学价值
    三颂虽以祭祀为核心,但部分篇章如《载芟》《良耜》生动描绘农事场景,为研究古代农业和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

三颂作为《诗经》的“颂”体,兼具礼仪功能与历史文献价值,其内容差异反映了周代不同诸侯国的文化传承和政治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剥戮罢谢边尘沉冤炊骸翠珰单色光大西北东宫三师儿女夫妻枫木概用干乞犷恶鬼头银海旁患忧假面剧匠手减衰揭帝镜鉴浸漫矜肆阄题愧颜良俦灵巧龙拏虎跳卤子门历盘金抛毬乐棚子偏劳破落户堡堠扑克仆旅七上八下宂屑三常识才尊贤师旷实心实意矢愿士众苏轼淘索田公驼羹晚霭韦柔玮艺温宫握素披黄遐轨象角霞志谢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