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台使的意思、台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台使的解释

(1). 六朝 时指朝廷使者。《晋书·成都王颖传》:“ 虓 长史 刘舆 见 颖 为 鄴都 所服,虑为后患,祕不发丧,伪令人为臺使,称詔夜赐 颖 死。”

(2). 唐 时指未正名的监察御史。《通典·职官六》:“又有臺使八人,俸亦於本官请,餘同监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御史有臺使、里使,皆未正名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台使”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1.六朝时期的朝廷使者

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中央朝廷出使的官员,负责传达政令、监察地方或处理特殊事务。例如《晋书·成都王颖传》记载,刘舆曾假扮“台使”赐死成都王颖,体现了其作为中央权威象征的角色。

2.唐代未正名的监察御史

唐代“台使”指尚未正式获得官职名称的监察御史,属于临时或非正式职务。《通典·职官六》提到,这类官员的俸禄与职责与正式监察御史相近,但需通过考核才能转正。例如《唐语林》中记载“台使”与“里使”均为非正式官职名称。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台使

台使是一个汉字词,包含两个字,分别是“台”和“使”。它的意思是指派到台湾地区担任使节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台使”这个词的部首是“台”,笔画数为5,它属于左右结构的字;“使”这个字的部首是“⺩”,笔画数为8,属于全面结构的字。

来源和繁体

“台使”这个词的来源较为简单,就是指派到台湾地区担任使节的人的意思。它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成的,没有特殊来源。

在繁体中,“台使”这两个字的书写形式并没有改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时会有一些差异。对于“台使”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并没有太大改变。

例句

1. 他是中央政府派往台湾的台使。

2. 这位台使要与台湾方面进行外交谈判。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台湾、使节、外交、派驻

近义词:台湾使节、台湾代表

反义词:本土人士、外籍使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