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柅的意思、检柅的详细解释
检柅的解释
检查制止。《新唐书·陆贽传》:“ 贄 乃请以内外员三分之,每岁计闕集人,检柅吏姦,天下便之。” 宋 魏了翁 《古今考·汉书一》:“盖田制坏而乡法废,专以讥防征商,检柅盗贼为事。”《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臣典选事,但当谨守三尺,检柅吏姦。”
词语分解
- 检的解释 检 (檢) ǎ 查:检查。检测。检讨。检举。检校(刼 )。检修。检索。检察。 注意约束(言行):检点(a.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检检了”;b.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检检一遍”)。
- 柅的解释 柅 ǐ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果实像梨。 挡住车轮不使其转动的木块:“系于金柅。” 阻止:“情动不可柅。” 一种络丝工具。 柅 ì 古同“杘”,络丝车的摇把。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检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主要表示约束、制止或限制的行为或作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
本义与字源解析
- 检:本义指书函的标签,引申为查核、约束、法度。《说文解字》:“检,书署也。”段玉裁注:“书署,谓表署书函也。”引申为查验、限制之意。
- 柅:本义指刹车的木块。《说文解字》:“柅,木也,实如梨。”但在古文中常假借为阻止、遏止之意,如《周易·姤卦》:“系于金柅。”王弼注:“柅者,制动之主。”故“柅”的核心含义是阻止、制动。
- 检柅:二字结合,构成同义复合词,强调通过约束、限制以达到制止或控制的目的,核心含义是制止、约束、防范。
-
引申义与用法
- 制止、遏止:指对某种行为、现象或趋势进行阻止,使其不能发生或继续。例如制止不当行为、遏止不良风气。
- 约束、限制:指设定界限或规则,使事物或行为在可控范围内。例如约束权力、限制欲望。
- 防范、戒备:含有预先采取措施加以限制,防止出现问题的意味。
-
古籍例证
- 制止、遏止:
-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检柅流宕,忘其所归。” (这里指约束、制止文风的流荡放纵)。
- 宋·苏轼《谢监司荐举启》:“检柅吏奸,惠康鳏寡。” (指制止官吏的奸邪行为)。
- 约束、限制:
- 宋·李纲《乞修军政札子》:“欲望圣慈特降睿旨,检柅诸将,使不得私役战士。” (指约束将领,限制其私役士兵的行为)。
“检柅”是一个由“检”(约束)和“柅”(阻止)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约束、限制来达到制止、遏止或防范的目的。它常用于古籍文献中,描述对行为、权力、风气等的管控和限制。
参考资料与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汉典网 zdic.net):对“检”、“柅”及“检柅”的词条释义及古籍书证提供了权威解释和例证。
- 《辞源》 (商务印书馆):详细考释了“检”与“柅”的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为理解“检柅”的复合含义提供了基础。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收录“检柅”词条,释义精炼,并引用了如韩愈文等典型例句。
- 《康熙字典》 (在线版如 康熙字典网 kangxizidian.com):对“检”和“柅”的形、音、义及古籍出处有详细记载。
-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对“检”、“柅”的常用义项及构词能力有清晰说明,有助于理解复合词“检柅”的形成。
网络扩展解释
“检柅”是一个由“检”和“柅”组成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仔细检查、核对来确保事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词解析
- 检:意为检查、核对,强调对事物细节的关注。
- 柅:原指蒸汽机车上用于调整速度的部件,引申为“控制”或“调节”的象征。两者结合后,比喻通过细致核查来把控事物进展,类似机械部件对运行状态的精准调控。
-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需要严谨态度的工作或行为,例如科研数据验证、财务审计等场景。例句:“处理重要文件时需如检柅般细致,避免疏漏。”
-
注意事项
- 该成语属于较生僻的表达,日常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书面语境。
- 需注意与形近词(如“检栝”)区分,后者在部分文献中为“检括”的异写,含义指向约束言行或核查物品,但与“检柅”无直接关联。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用例,建议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语料库。
别人正在浏览...
败华庇托尘霾递战东冈断堤幡薄蕃炽非正式峰巅分散染料管照果勇鼓噪而进浑捶自武降省茭葑醮享架羊加油加醋警察署进窥狷迫课银狂尘狂狷窥窬括磨老爹陵户林宗过茅镂银眉飞眼笑面喻庙堂之器目无流视拟度磐峙驱走热乡日中将昃入王丧覆韶润烧纸慎密随口胡诌素门腾希天发神谶碑涕淫通贡通管托便涂苏玩泄温火无忌馅草宵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