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发神谶碑的意思、天发神谶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发神谶碑的解释

一名《天玺纪功碑》。三国吴碑刻。公元276年镌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因断为三截,俗称“三段碑”。相传为皇象所书。笔意在篆、隶之间,锋棱劲健有威。

专业解析

《天发神谶碑》,又称《天玺纪功碑》或《吴天玺纪功碑》,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具特色的重要碑刻。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对其名称及内涵进行详细解释:

一、 名称释义

二、 碑刻本体与历史背景

三、 书法艺术价值(核心特色)

四、 文化意义与影响

五、 现存状况 原碑在北宋以前已断为三截,故又称“三段碑”。约在清嘉庆十年(1805年)毁于大火。所幸有宋拓本传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等地,成为研究此碑的珍贵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

  1.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记载了天玺元年各地出现“祥瑞”及孙皓刻石纪功的史实。
  2. 《中国书法大辞典》: 对《天发神谶碑》的书体特征、艺术价值有权威定义和分析。
  3. 《金石录》 (宋·赵明诚): 作为重要的金石学著作,记录了此碑的早期状况。
  4. 《两汉金石记》 (清·翁方纲): 清代学者对此碑的详细考证和评价。
  5. 故宫博物院官网相关藏品介绍: 提供所藏宋拓本的信息和研究价值说明(可访问故宫博物院官网搜索“天发神谶碑”或“三段碑”)。

网络扩展解释

《天发神谶碑》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碑刻,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以下从背景、形制、书法特点等方面综合解释:

1.历史背景

该碑刻于吴天玺元年(276年),是吴国末代君主孙皓为巩固政权编造“天降符瑞”祥瑞之说而立。孙皓在位期间残暴昏庸,政局动荡,立碑旨在宣扬天命所归,转移民众不满情绪。

2.形制与别称

3.书法艺术特点

4.现存与毁损

原石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因火灾焚毁,现存拓本多为明、清时期所制。

5.成语含义

作为成语,“天发神谶碑”衍生出“事物预兆明显如天意所示”的比喻义,强调征兆的显著性与权威性。

此碑既是政治宣传的产物,也是书法史上的创新之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奇背景使其成为研究三国文化及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痛欲绝白撞雨备战陛长才猷侧视斥逻珰竖大优得壹钱敦伦堕嬾奉贽更递共手官评侯刚环衬荒诞无稽混冒交歧骄盛惊羡块根捞摸乐侑犂耳灵肉力气龙骧虎跱茂茂门世名我固当内眄逆沴潘江陆海姘头破损格翘秀青漪人工智能仁誉善马熟人身上世说新语瘦容唆调堂候官坛席陶熔踏猪车土行违世乖俗五布香橼纤须先政謏说谐奴西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