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书符箓之类。《吕氏春秋·观表》:“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非意之也,盖有自云也。緑图幡薄,从此生矣。” 高诱 注:“幡亦薄也。” 陈奇猷 校释:“ 谭 ( 谭戒甫 )谓‘緑图’即‘籙图’,颇似 汉 代讖纬书, 杨 ( 杨树达 )谓‘緑图幡薄’盖豫言人世祸福之书,如‘亡 秦 者 胡 ’、‘赤伏符’之类,皆是也……‘簿’(薄)即‘符’之同音假字。” 章炳麟 《訄书·订实知》:“既知政教,又以暇游艺,藉物以詗其姓名人地,则緑图幡薄自此作。”参见“ 丹书 ”。
幡薄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词义可从构字角度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记载,“幡”本指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悬挂的条形旗子,《说文解字》注:“幡,幅胡也”,后引申为标识、表记之物。“薄”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修订版)中有多重含义,既指厚度小的物体,如《诗经·小雅》中“如履薄冰”,也含“轻微、轻视”的抽象意义。
二字组合为“幡薄”时,在《周礼注疏》等古籍中特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薄质幡旗,其材质多用素绢或细葛制成,形制较常规幡旗更为轻简,常见于简化的礼仪场合。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说明,此类幡薄具有“示诚敬而不尚华饰”的礼制功能,体现了古代礼制中“礼有损益”的实践原则。
该词在《全唐诗》卷三百五十四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中曾有文学化运用:“轻幡薄纻透光时”,此处以幡薄形容织物的通透质感,形成独特的意象表达。现代汉语中,该词多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如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论及古代织物文化时曾引此为例。
“幡薄”一词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存在不同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根据《吕氏春秋·观表》及高诱注:
《吕氏春秋》:"緑图幡薄,从此生矣",章炳麟解释为预言类文书
查字典收录为成语:
注:不同来源存在释义差异,可能与历史语义演变或文献传抄讹误有关。学术研究建议参考《吕氏春秋》原典及高诱注疏。
表里为奸鮊鲜才貌双绝潮剧催儹耽酒低眉下首东观之殃东坡羹东洋参鹅管石俄国农奴制改革娥辉蜚虡飞駞風塵僕僕根本刮锈蛊杀寒灺黑矟将军花诰虎口拔须繮绳瀸淖娇软句稽抠哧哭穷朎胧礼奢宁俭流称柳宗元落叶归根暮鼓朝钟难缠能不盘杅骈曡片石巧干期末栖寓染污儒教塞北江南扫除机市宠失性手技束紒毯子提铃同利相死瓦楞纸完就宵明草西风残照鼷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