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stablish a state;establishment of a country]∶国家成立
建国后经济发展很快
(2) [build up a country]∶建设和发展国家
勤俭建国
(1).指天子封立诸侯王国。《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杜预 注:“立诸侯也。”《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 郑玄 注:“建国,封诸侯也。”
(2).指所封之国。《史记·苏秦列传》:“当今之时, 山东 之建国,莫彊於 赵 。”《汉书·高帝纪下》:“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復以为诸侯。”
(3).建立国都。《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 孙诒让 正义:“案《大宰》注云:‘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此建国,即建邦之所居,谓营都也。”
(4).建立国家。《史记·龟策列传》:“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宋 谢翱 《九日》诗:“只今王 江州 ,建国功第一。”《中国青年报》1986.4.30:“由国家出版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中宣部出版局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年优秀读物评选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5).建设国家。 刘6*少6*奇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勤俭建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建国汉语 快速查询。
"建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进行阐释:
一、核心释义 指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或政治实体。这一过程通常包含推翻旧政权、确立新国体、制定宪法、组建政府等关键步骤。例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被称为"建国"(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语义延伸
在先秦文献中,"建国"指天子分封诸侯并授予领地。《周礼·天官》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现分封诸侯建立邦国的制度(参考《辞源》修订本)。
引申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全面建设,如"建国方略""建国大业"等用法,强调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构建(参考《汉语大词典》)。
三、文化符号意义
特指国家建立的纪念日,如中国"国庆节"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纪念日",承载民族集体记忆(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说明:因本次检索未获取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资源,以上释义严格依据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辞源》《汉语大词典》的学术定义编纂。建议读者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平台获取纸质/电子版工具书原文以验证内容准确性。
“建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建立国家
指国家政权的创立或正式成立,如中国1949年成立后称为“建国后”。此含义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体现,如《左传·桓公二年》提到“天子建国”,指分封诸侯。
建设和发展国家
强调国家成立后的治理与建设,如“勤俭建国”指通过节约和劳动推动国家发展。
古代用法
现代延伸
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专有名词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
贬退薜服不走仓敖蚕蜕超龄带子大家庭打下马威订疑考误多子反封建方屏凤管鸾笙丰霳公料汞砂简落狐狸交徧积日絫久酒桶旷世奇才阃臣拦当郎壻老调子蜡台伶人霾暗脉搏駡题猛可里秘画民产墨银陪护谦雅铅直青晖犬马恋僧祇粟神形守序殊翁送声宿夜然诺田舍娘筒箭推重威施未兆涡口渥洼无媒诬訴先炊详事遐庆洗眉刷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