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神与形体。《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餘名,岂足润枯骨?”《汉书·司马迁传》:“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神形虽殊,相与而化,内外诚异,浑为一体。”
(2).神仙之形体。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弃世俗,飞神形,翔云霄,浮太清。”
(3).指神像。《北史·隋纪上·文帝》:“詔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岳镇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论。”
“神形”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精神与形体的统一
指人的精神意识与物质躯体的结合,强调身心整体性。如《列子·杨朱》提到“焦苦其神形”,《汉书·司马迁传》也论及“神形蚤衰”,均体现古代哲学对身心关系的思考。
神仙的形态
在宗教语境中特指超自然存在的形体,如道教典籍中描述的仙人具象化形态。
神像的指代
延伸为宗教造像的统称,常见于描述庙宇中供奉的塑像或画像。
补充说明:该词在中医领域偶有引申,如提到“神”与“形”对应功能与器质,但此用法非主流词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建议通过汉典、古籍文献等权威来源进一步考证。
神形:指的是神态和外形。也可以表示出神的样子。
神形的部首为示,总笔画数为10。
神形是由“神”和“形”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其中,“神”表示超自然的力量或者崇高的存在,“形”表示外在的具体形态。
神形的繁体字为「神形」,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略有变化。然而,神形的字形基本保持不变。
他的穿衣品味和神形都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神态、外形、神情
仪态、风采、容貌
平凡、普通、平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