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rmoury;arsenal]∶储藏甲胄兵器仓库
得甲库。——《资治通鉴·唐纪》
(2) [liberary]∶收藏文书档案的库房
(1).古代储藏兵器的仓库。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长沙楚 铁,更入兵栏, 洞浦 藏犀,还输甲库。”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两省及司封、兵部、吏部、甲库、学士、舍人院,据实録院所闕宣勑及詔书除目告词,如移牒暂借,使画时检寻报应,不得稽缓。”
(2).收藏奏钞的库房。《旧唐书·关播传》:“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 播 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甲库》:“ 太和 九年,勅令后应六品已下,凡自称旧尝有官,皆下甲库,检勘有无……则甲库也者,正收藏奏钞之地,非甲乙之甲也。”
“甲库”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献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基本定义
甲库最初指古代储藏兵器和甲胄的仓库。例如北周庾信在墓志铭中提及“洞浦藏犀,还输甲库”,描述兵器入库的场景。宋代曾巩的奏疏中也提到甲库与兵部、吏部并列,印证其军事管理功能。
文献佐证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得甲库”,进一步说明其作为军事物资存储地的性质。
职能演变
唐代甲库发展为中央档案库,专门保管官员铨选档案(称“甲历”),包括出身、籍贯、考绩等记录。这些档案是吏部、兵部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
管理制度
部分文献(如《旧唐书》)提到甲库也用于收藏奏钞类文书,但这一职能与档案管理存在重叠,可能属于同一体系下的细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官制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唐六典》《资治通鉴》等原始史料。
甲库一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它的意思是指“甲”的仓库或库房。具体来说,甲指的是古代用作记数单位的甲骨文中的“甲”,而库则表示仓库或储藏之意。
甲字的部首是犬(犭),它在字的左方。甲字的总笔画数为5。
库字的部首是广,它在字的上方。库字的总笔画数为7。
甲库这个词汇曾经广泛使用于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这个词汇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相同,都是“甲库”。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甲字和库字的形状略有不同。甲字的字形是由两个与现代有所不同的部分组成,上半部分类似于“人”的形状,而下半部分则像“十”字。库字的字形也有所区别,与现代的字形相比,它的上半部分看起来更像“⺅”,而下半部分则类似于“木”的形状。
1. 我找到了一家位于郊区的甲库,用来存放我的收藏品。
2. 历史博物馆的甲库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
甲骨文、甲级、寸甲尺布
储库、仓库、库房
无库、无仓、无储
挨剋暴首贬词辩法冰华比岁不登补牍程头辞气粹器存查荡废弹片大眼望小眼大意电子商务独怜驮装肱股巩固海表霟霘涣然华蚤彗扫简亢监战徼利礁峣蕉园家中哨窘迫课制窟窍牢醴流泝躘蹱鹿埵貌侵毛衫鸣悲纳剌驽筋飘流剖心析胆漆疮气竭声嘶秦诿楚諈啓颡棋圣七校容或辱駡圣籍神光时年说不到蝭蟧王会图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