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会图的意思、王会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会图的解释

图册名。 唐 代画家 阎立本 所绘的四夷朝会图。《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 贞观 三年, 元深 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縢而著履。中书侍郞 颜师古 奏言:‘昔 周武王 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 周 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於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后用以泛指朝会。 宋 梅尧臣 《元日阁门拜表遇雪呈永叔》诗:“王会图中陈璧马, 汉 官仪里湿旂常。” 清 赵翼 《八旬圣寿》诗之六:“仙《韶》乐奏班行肃,王会图成版宇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王会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重要题材,特指描绘诸侯朝觐天子或外邦使节来贡场景的纪实性绘画作品。该题材起源于周代"王会"制度,《唐六典》记载:"周制,诸侯以岁时来朝,天子与之图事,谓之王会",其核心在于通过图像记录王朝的政治威仪与外交成就。

从唐代开始,"王会图"形成固定创作范式。据《旧唐书》卷七十七记载,贞观三年(629年)西域二十七国遣使朝贡,唐太宗命阎立本绘制《王会图》,开创了该题材的经典模式。这幅作品以工笔重彩技法,细致描绘了各国使者的服饰特征与贡品形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北宋《宣和画谱》卷一评价其"备尽容止,各有区别",体现了纪实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在文化内涵层面,"王会图"承载三重象征意义:其一,通过"万国来朝"的视觉叙事彰显帝王权威;其二,以图像志形式记录中外文化交流实况;其三,成为统治者宣示"天下秩序"的重要媒介。现代学者余辉在《唐代宫廷绘画研究》中指出,这类作品往往采用"中心-边缘"构图法,将天子置于画面视觉焦点,周边人物按政治亲疏关系排列。

现存的《王会图》摹本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明代仇英摹本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唐代原作的风貌。清代《石渠宝笈》收录的《王会图》卷,详细记载了历代摹本的递藏信息,可作为研究该题材演变的重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王会图”是中国古代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及相关背景可总结如下:

1.基本含义

“王会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绘制的一幅图册,主要记录唐太宗贞观年间“四夷朝会”的盛况,即周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来长安朝贡的场景。该图得名于周朝史书《王会篇》,后者记载了周武王时期诸侯朝拜的场面。

2.历史背景

3.文化影响

4.相关拓展

“王会图”既是唐代绘画作品,也是中华文化中“天朝上国”观念的具象化表达,兼具艺术、历史和政治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鞍车榜样笔牍侧头差度丹禽多言多语非语言传播凤凰晒翅佛刹诡沓雇借过雷螖虫槐行花下晒裈混淆视听讲臣街路禁步九节蒲积淤宽间髡翁楼板駡詈没正经秘书磨厉以须内敏内省不疚飘茵随溷匹段嚬眉乾老子窃禄其味无穷让座柔腴三亲六眷三檐四马唼食世交时康书观耸惧沓风闛合天材填列替死鬼退名尪瘠望夕僞书纹縠诬侵无知妄作香兰素纤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