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吏的意思、假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吏的解释

[acting magistrate] 临时代理职务的官吏

假吏常惠。——《汉书·李广苏建传》

详细解释

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仪礼·士冠礼》“有司如主人服” 汉 郑玄 注:“有司,羣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也,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汉书·苏武传》:“ 武 与副中郎将 张胜 及假吏 常惠 等及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颜师古 注:“假吏,犹言兼吏也,时权为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太平广记》卷二五六《苏芸》:“ 岭 表多假吏,而里巷目为使君,而贫窶徒行者甚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假吏”是一个古代官职相关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临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属于汉代官制中的特殊职位。其中“假”表示临时、代理,“吏”指低级公务人员或官员。该词常见于《汉书》《仪礼》等古籍记载。

二、历史背景

  1. 设置目的:汉代为应对突发事务或职位空缺,允许临时委派代理官吏,这类人员被称为假吏。
  2. 职能范围:可参与司法审判(如断狱、谳狱),甚至随使团出使(如苏武使团中的常惠)。

三、文献例证

四、其他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指冒充官吏的人(如查字典网解释),但该用法多见于文学修辞,与历史原义有区别。

需注意:古代“假吏”属于合法委任的代理职务,与“冒充官员”的贬义概念不同,后者属于语义演变后的现代引申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假吏》之意义

《假吏》是指假扮成官员或冒用官职的行为或人物。这类人通常以虚*********的吏员身份行事,以获取不当利益或欺骗他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假吏》可以拆分为“人”和“吏”两个部分。其中,“人”为部首,表示人类,“吏”则是表示吏职的意义。该词的总笔画数为11。

来源及繁体

《假吏》一词的发源至今尚无确切记载,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为「假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假吏」的写法有一定的变化。根据古籍记载,相似的写法为「假吏」、「夛仐」等。

例句

1. 他冒充假吏,企图骗取他人的财物。

2. 这位年轻人因假吏行为被判处了重刑。

组词

1. 假名:指以假冒的名字或化名。

2. 假装:指伪装成其他样貌或身份。

3. 假冒:指冒充他人的身份或行为。

近义词

1. 冒牌:指以伪劣的方式仿冒他人的产品或身份。

2. 伪君子:指表面上看似正直高尚,实际却虚伪不真诚的人。

反义词

1. 真吏:指************为吏员的官员。

2. 真实:指事物的本质或所呈现的真相。

别人正在浏览...

保障不郎不秀不省豺贪辞朝翠盖存追答辞垫沃蝶衣敦旧伏首贴耳感疢宫钿乖僢过务汗碱寒局合当河道画肉挥楚搅棒咭叮恐恐口是心苗兰舆两头大良哲敛聚轹釜厘析鸾奏吕巨没门儿抹眉小索南金东箭瓯檥裴松之曲傅戎旆如胶如漆入谢乳穉三黜试令失日堂司檀妆挑码头头号枉酷位不期骄隗嚣宫五达飨昭涎唾泻润亵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