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吏的意思、假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吏的解释

[acting magistrate] 临时代理职务的官吏

假吏常惠。——《汉书·李广苏建传》

详细解释

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仪礼·士冠礼》“有司如主人服” 汉 郑玄 注:“有司,羣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也,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汉书·苏武传》:“ 武 与副中郎将 张胜 及假吏 常惠 等及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颜师古 注:“假吏,犹言兼吏也,时权为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太平广记》卷二五六《苏芸》:“ 岭 表多假吏,而里巷目为使君,而贫窶徒行者甚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吏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指临时代理或兼任的官吏,强调职务的临时性与非正式性。以下从词义、用法及历史背景分述: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为“借”,引申为临时代理、非正式兼任。《说文解字》释:“假,非真也。”此处指职务非正式授予,属临时性质。

  2. 泛指古代官员或低级公务人员,如《说文解字》载:“吏,治人者也。”

  3. 合成词义

    “假吏”即临时委派代理职务的官吏,常见于因公务需要或职位空缺时的临时任命。


二、历史语境与典籍例证

  1. 《汉书·苏武传》

    经典用例:“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 释义:常惠以“假吏”身份随苏武出使匈奴,即临时委任的属官。
    • 背景:汉代使团常设“假吏”协助外交事务,属非编制内职务。
  2. 《后汉书·耿弇传》

    载:“乃拜弇为假吏,使监护诸将。”

    • 释义:耿弇被临时任命为监察官,协调将领行动。

三、职能与制度背景


四、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权威参考来源:

班固《汉书·苏武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国学网古籍库)

杜佑《通典·职官典》(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第3版)

网络扩展解释

“假吏”是一个古代官职相关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临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属于汉代官制中的特殊职位。其中“假”表示临时、代理,“吏”指低级公务人员或官员。该词常见于《汉书》《仪礼》等古籍记载。

二、历史背景

  1. 设置目的:汉代为应对突发事务或职位空缺,允许临时委派代理官吏,这类人员被称为假吏。
  2. 职能范围:可参与司法审判(如断狱、谳狱),甚至随使团出使(如苏武使团中的常惠)。

三、文献例证

四、其他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指冒充官吏的人(如查字典网解释),但该用法多见于文学修辞,与历史原义有区别。

需注意:古代“假吏”属于合法委任的代理职务,与“冒充官员”的贬义概念不同,后者属于语义演变后的现代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狱保修襃忠辩武廛郭陈遗饭感待时而动当面锣对面鼓典谒雕虫纪历调猱酿旦掉向跌蹉方相繁文末节焚膏继晷腹记福州市古迹加码尖松松机杖积阻决不待时军鼓君长客到客到兰荪老斵轮联蝉例侪礼将灵丝六岁穰,六岁旱落年默符南北人念奴弄狎攀今掉古配称僻滞破死拉活且当钦怆弃置雀头香赏不踰日涉想史君子失位缩然宿肉素志填骨偷东摸西万象更新五日仙尘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