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ody]∶身体
坟头上土脉犹显,架儿上又换新衣。——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vendor;hawker]∶混混儿。宋代经常在妓6*院、酒肆等处借兜售食物为名向人索取钱物的人
常言说得好:乖不过唱的,贼不过银匠,能不过架儿。——《金6*瓶6*梅》
(1).古时在茶坊、酒肆、妓6*院里借兜售食物为名向阔客打秋风的人。《金6*瓶6*梅词话》第十六回:“忽见帘子外探头舒脑,有几个衣服襤褸的架儿,进来跪下…… ********* 打发架儿出门,安排酒上来吃。”
(2).架子。指骄矜的姿态。《小说月报》1981年第11期:“﹝ 温书记 ﹞不得意了几年,脾气倒弄坏了,架儿也大了,口味呢,也高贵了。”参见“ 架子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架儿汉语 快速查询。
“架儿”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指代身体
多见于元曲,如关汉卿《窦娥冤》中“坟头上土脉犹显,架儿上又换新衣”,此处“架儿”比喻人的躯体。
宋代市井中的特殊群体
指在妓院、酒肆等场所,以兜售食物为名向客人索取钱财的混混。例如《金瓶梅》提到“能不过架儿”,反映了这类人通过油滑手段谋生的形象。
部分文献中,“架儿”可引申为骄矜的姿态,类似“架子”。如《小说月报》1981年引用“脾气倒弄坏了,架儿也大了”,此处带有贬义色彩。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金瓶梅词话》等原著,了解更丰富的语境用例。
《架儿》是一个汉语词语,多用于北方方言,有两种意思:
1. 指支撑物,用来搭建或支撑其他物体的构架。
2. 指急剧的变化或突然发生的事情。
《架儿》的拆分部首为木,其余部分为加手。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字表》的规定,根据此拆分方法,《架儿》共有6个笔画。
《架儿》来自北方方言,是一种口语化的词汇,常用于描述物体的支撑或突然发生的事情,具有地域特色。
《架儿》的繁体字为「架兒」。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架儿》在古代拼音为jià ér,但具体的字形和结构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1. 她用木头搭了个简易的架儿,用来晾晒衣物。
2. 忽然下起了暴雨,整个城市瞬间变成了水架儿。
1. 架子:指用来固定或放置物体的支撑物。
2. 搭架:搭建架子或支撑物体。
架子、支架、框架。
废墟、崩塌、破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