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投降归附。《后汉书·伏隆传》:“ 隆 招怀绥缉,多来降附。”《南史·齐始兴简王鉴传》:“自是 巴 西蛮夷凶恶,皆望风降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吐蕃 以生 羌 为向导,攻拔 安戎城 ,增兵驻守, 西洱河 诸‘蛮’相率降附。”
(2).指投降归附的人。《明史·魏学曾传》:“ 学曾 乃易置将吏,招纳降附,釐屯田二千餘顷。”
“降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投降归附
指原本敌对的一方因形势所迫或主动选择归顺。例如《后汉书·伏隆传》提到“隆招怀绥缉,多来降附”, 以及《明史·魏学曾传》中“招纳降附”的记载,均指军事或政治上的归顺行为。
指投降归附的人
如《南史·齐始兴简王鉴传》中“巴西蛮夷……皆望风降附”,此处“降附”可理解为归附的群体。
根据高权威性来源,该词在成语中衍生出更抽象的含义:
“原本高傲骄横的人或事物,因情势变化而屈服或降低身份”。例如形容某人因失败或压力放弃原有立场,或强势方被迫妥协。
降附(jiàng f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降(音xiáng)和附(音fù)。降字是由部首阜和相组成,原义是指高山的下坡,引申为下降、减少等含义。附字是由部首阜和付组成,原义是附着、依附,引申为附和、跟随等含义。
降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虽然在古代没有严格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但降附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相同的,即「降附」。
在古时候,降附这个词的常见写法是「鬆齬」。鬆是指解开、散开,齬是指追随、附从。这个写法同样表示跟随、附和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每到秋天,气温开始降附,天气逐渐凉爽了。
2. 新员工刚上班的时候,需要降附老员工学习工作经验。
3. 这些年,我们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生活负担也降附了。
降附这个词的相关组词有:降低、降温、降雨、降级等。这些词都与降附有着相似的含义,表示下降、减少或附和的意思。
降附的近义词有:归附、投降、顺附等。这些词都可以替换降附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降附的反义词有:上升、增加、脱离等。这些词表示降附的相反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