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予不信”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该成语源自《诗经·王风·采葛》中的“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愿以明亮的太阳为证)。
注意:部分文献(如)误记为《诗经·王风·大车》,但根据多数权威来源(如、7、10),正确出处应为《采葛》。
如需更完整出处考证或例句,可参考《诗经》原文及汉典、诗词名句网等来源。
谓予不信是一个成语,有“说我不相信”的意思。它由两个部分组成,谓和予不信。
谓的拆分部首是讠(讠是拆分部首,声旁是讠)。它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由左至右,共有3画。
予的拆分部首是亅(亅是拆分部首,声旁是丶)。它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由左至右,共有1画。
不的拆分部首是一(一是拆分部首,声旁是丨)。它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由左至右,共有1画。
信的拆分部首是亻(亻是拆分部首,声旁是亻)。它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由左至右,共有2画。
谓予不信这个成语的来源出自《诗经·邶风·四月》,原文是“谓予不信 麻衣如兰”,意思是说我不相信,就像麻衣一样兰香。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质疑对方的话或行为。
在繁体字中,谓予不信的写法是「謂予不信」。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谓予不信只有一个写法,就是现在所用的标准字体。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谓予不信这个成语,例如:“他说他会来帮忙, 谓予不信。”
与谓予不信有关的组词有:“谓言”、“谓词”等。
与谓予不信意思相近的词有:“怀疑”、“不信任”。
与谓予不信意思相反的词有:“相信”、“信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