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癞虾蟆的意思、癞虾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癞虾蟆的解释

亦作“ 癩蛤蟆 ”。1.蟾蜍的通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蟾蜍》:“癩蛤蟆。”﹝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 茅盾 《子夜》十六:“ 周仲伟 满面高兴,癞虾蟆似的跳来跳去,引导那新来的两个人接手各部分的事务。” 和谷岩 《枫》:“癞蛤蟆跳到脚面上--咬倒没咬着,吓人一跳!”

(2).比喻丑陋的人。《水浒传》第一○一回:“ 王庆 那敢则声,抱头鼠窜,奔出庙门来,噀一口唾,叫声道:‘啐,我直恁这般獃!癩虾蟆怎想吃天鹅肉!’” 清 洪昇 《长生殿·骂贼》:“恨子恨泼腥羶莽将龙座渰,癩虾蟆妄想天鹅啖。”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癞蛤蟆别想吃天鹅肉!”

(3).特指身患癞疾的人。《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索性那癩虾蟆死了,也出脱了我女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癞虾蟆是汉语中对蟾蜍的俗称,属于两栖动物无尾目蟾蜍科。其名称由“癞”与“虾蟆”两部分构成:“癞”形容皮肤粗糙多疣状突起的特征,“虾蟆”为“蛤蟆”的异体字,泛指蛙类动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具有以下三层释义:

一、生物学特征

癞虾蟆特指皮肤表面密布毒腺与疣粒的蟾蜍属动物,如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其毒腺分泌的浆液可制成传统中药材“蟾酥”,《中国动物志》记载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东亚湿润地区,栖息于农田、草丛等环境。

二、文化象征意义

民间文学中,癞虾蟆多被赋予负面意象。例如《聊斋志异》将其与“妖邪”关联,而俗语“癞虾蟆想吃天鹅肉”则比喻不切实际的妄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的民俗信仰中,三足金蟾形象被视作招财祥瑞,如道教传说“刘海戏金蟾”。

三、语言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中,“癞虾蟆”属于口语化表达,与“蟾蜍”形成语体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该词在正式文本中建议使用学名“蟾蜍”,以避免歧义或贬义联想。

网络扩展解释

“癞虾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生物学意义
    “癞虾蟆”是蟾蜍的俗称,指皮肤粗糙、背部多疣状突起的蛙类动物。例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癩蛤蟆……腹大,皮上多痱磊者。”

  2. 比喻义

    • 形容品行低劣:用于指代道德败坏、行为恶劣的人,如“他简直是只癞虾蟆,专做损人利己的事”。
    • 比喻外貌丑陋:常与“天鹅肉”形成对比,如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讽刺不自量力或非分之想。
  3. 特殊语境
    在部分方言或文学作品中,也特指身患癞疾(如麻风病)的人。


二、文化延伸


三、发音与写法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本草纲目》《水浒传》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濛濛拜见钱背花仓忙嘲駡春荣巑丛岛叉倒裳典借钓乡帝猷渡江方便奋荡风尘外物风礼浮芥改转攻城掠地刮鹻傀俄涸流和谐鸿磐红鱼灰飞烟灭践年芥舟计利金獒静脉注射堇色击排冒没积庆计穷力极九天采访使者继袭客行枯腊雷嗔电怒乐童丽影落泪牡丹头木鵰南北对话乾恩荫畦迳清媚让章杉篙沙芦菔韶光淑气设谋身工顺和酸感天堑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