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私藏;隐藏。《墨子·号令》:“有匿不言人所挟藏在禁中者,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这种特权之一是‘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即并若干户为一户,士族出名作户主。”
(2).指挟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挟藏入试,谓之书策。”
“挟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主要含义和用法:
私藏;隐藏
指将物品或信息私自藏匿,不公开或不上交。例如《墨子·号令》提到“有匿不言人所挟藏在禁中者,断”,强调对私藏行为的惩罚。
挟带
指暗中携带或夹杂其他事物。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记载“挟藏入试,谓之书策”,描述科举考试中夹带作弊的行为。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现代案例,可参考《墨子》《唐摭言》等文献,或查阅相关法律、历史研究资料。
挟藏是一个动词,意指把东西藏在身上或者隐藏起来,一般用来形容以不正当的方式携带、隐匿、保留某物。
挟藏的部首是手(扌)和山(山),总共有11个笔画。
挟藏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挟是携带、夹带的意思,古代常用,而藏则表示隐藏、保留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指夹带或隐藏物品。
繁体字“挾藏”即为挟藏的繁体写法。
在古时候,挟藏的拼音是“qxīewiɑng”,采用的汉字写法是“挈藏”。这个字的意义和挟藏相近,都指携带、带走东西。
1. 尽管入境时在机场被检查,但他仍然成功地挟藏了禁止携带的物品。
2. 他挟藏着一封重要的信件,小心翼翼地不让任何人察觉。
挟带、藏匿、携带、隐匿
夹藏、带藏、隐蔽、隐藏
展示、显露、公开、暴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