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山西 、 江西 、 陕西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仕宦谚云:‘命运低,得三 西 。’谓 山西 、 江西 、 陕西 也。此皆论地之肥磽,为饱囊橐计耳。”
"三西"是中国特有的政策区域概念,并非传统汉语词汇,但在扶贫开发领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政策文件及国家统计局区域划分标准,其具体含义如下:
一、核心定义
指中国三个集中连片的极端贫困地区统称,包括:
该划分源于1982年国家启动的专项扶贫计划,旨在解决区域性生态恶化与深度贫困问题(来源: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背景文件)。
二、政策内涵延伸
•生态治理:通过"三西"农业建设专项基金(中国首个区域性扶贫项目),实施退耕还林、雨水集蓄等工程,缓解水土流失(来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配套解读)。
•产业转型:推广"梯田+水窖+地膜玉米"模式,推动旱作农业技术革新(来源:国家发改委《三西建设三十年评估报告》)。
•移民安置:累计组织120万人口从西海固、定西向河西走廊迁移,实现"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的开发策略(来源:国务院《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序章)。
三、当代意义
2020年后,"三西"概念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框架,其治理经验为"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区提供范式。2022年"三西"建设40周年之际,原区域绝对贫困现象已历史性消除(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白皮书)。
注:因"三西"属政策术语,释义主要依据国务院政策文献及官方统计标准。传统汉语词典未收录该词条,故未引用词典类来源。
“三西”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历史行政区域合称(明代)
指山西、江西、陕西三省。此说法源自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书中提到当时官场谚语“命运低,得三西”,形容这三个地区因土地贫瘠、经济落后而被视为仕途不佳之地。
现代扶贫开发区域(中国大陆)
特指中国西北的三个连片贫困地区:
两种含义的差异源于不同时代背景:前者是古代对特定省份的概括,后者是现代政策中的地理经济概念。需注意避免与西班牙、西葡等无关的西方文化概念混淆(部分网页存在释义错误)。
白驹过郄半阴苞蘖边地餐风宿草策序长喙产母超拔次品大罗天当家做主荡夷东胡法环访问風掃格轨工容光示合声黄龙黄族坚白浇俗驾轶镜片渴暍雷霆厘米临分龙凤咙讻楼子花厖大闷怀密赞某某人乃今扑枣前徒倒戈敲更求田券契荣吝牲口棚申论师教四铁御史丝竹会松嫩平原檀舆跳鸡模跳猫子颓荒违世絶俗卧云五内俱焚无拳无勇献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