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 东海 中仙人所居之山,即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巿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宋 晁补之 《次韵和赵令佥防御春感怀》:“上书自去千牛卫,掛席欲过三神山。”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风引三神山, 蓬莱 竟谁是?”
三神山是汉语中一个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特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位于东海的三座仙山。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指古代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特征:
代表古人追求长生与超脱尘世的理想,如《列子·汤问》称其“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
道教将其纳入“洞天福地”体系,视为修炼圣地(《云笈七签》卷二十七)。
最早系统记载三神山名及秦始皇遣徐福求仙之事,奠定其历史传说基础。
补充描述其“无风而洪波万丈”的神秘地理特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等,均以三山喻指缥缈仙境。
定义为“古代传说东海中仙人所居之三山”,引《史记》为证(商务印书馆,1994)。
强调其“秦汉方士所称东海仙山”,并列三山具体名称(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来源说明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商务印书馆, 1994.
: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司马迁.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列御寇. 《列子·汤问》. 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张君房. 《云笈七签》. 中华书局, 2003.
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
以下是关于“三神山”的详细解释:
三神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分别为蓬莱、方丈、瀛洲。据传这三座山是仙人居所,山上有不死之药,建筑以金银为宫阙,禽兽通体雪白,云雾缭绕,凡人难以抵达。
最早见于《史记》记载:
传说上古东海曾有五座神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后岱屿、员峤漂走,仅余方壶(方丈)、瀛洲、蓬莱,合称“三神山”。
三神山也被称为“三岛”“三壶”“三山”,其形象影响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如颐和园)和道教文化,成为仙境信仰的核心符号之一。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查看《史记》相关篇章或神话研究文献。
爱死阿门诗拜帅本志袃蒯抄家超荐乘蜺陈故赤天崇爱创刈矬子祷辞恶趣饭包法时改过作新赶情槁简阁臣供帐乖牾横织环蚀火耕水耨奬励剪鲸俭设矫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辑补解雇棘棘疾早攫搏决窦峻逼骏异克绍箕裘寇战夔律浪蕊浮花陵迈迷信判解跑船侨人亲亲擒题日堙月塞三调桑丘剩味省形识要田窦通规恸怀显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