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车马。 宋 梅尧臣 《送樊秀才归安州》诗:“此趣自可嘉,非如走尘轂。”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二:“不信僊隐地,当此尘轂綰。”
“尘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尘毂”由“尘”(尘埃)和“毂”(车轮中心插轴的部件)组合而成,字面指车马行驶时扬起的尘土与车轮部件,实际代指车马本身。该词常见于古代诗文,如宋代梅尧臣《送樊秀才归安州》中“非如走尘毂”一句,即以“尘毂”暗喻奔波的车马。
“毂”单独使用时亦可指代车轮或车(如“肩摩毂击”形容车马拥挤),而“尘”在佛教语境中常指俗世(如“红尘”),但“尘毂”组合未延伸此类宗教含义。
如需查看具体诗句出处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5、7的文献引证。
《尘毂》指的是尘土和车轮。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尘土飞扬、风尘仆仆的场景。具体可以理解为尘土扬起,弥漫在车轮四周。
《尘毂》的部首是“小”和“纟”。其中,“小”是车轮的意思,“纟”表示与线、纷扰相关。《尘毂》的总笔画数为11画。
《尘毂》最早出现在明代许仲琳的《太和正音谱》中。在繁体字中,依然写作「塵輳」。
在古代,「尘毂」的写法变体较多,常见的写法为「塵輳」、「塵轂」。
1. 街道上的车辆经过,尘毂飞扬,扬起朵朵尘花。
2. 长途跋涉后的他,满身尘土,可谓是尘毂皆有。
3. 车辆驰过,留下了一条条车轮碾过的尘毂。
1. 风尘仆仆
2. 尘埃落定
3. 尘土飞扬
1. 尘土
2. 尘嚣
3. 尘埃
1. 干净
2. 清洁
3. 纯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