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选择放出。《北齐书·后主纪》:“又詔掖庭、 晋阳 、 中山 宫人等及 鄴下 、 并州 太官官口二处,其年六十已上及有癃患者,仰所司简放。”
(2). 清 代谓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 清 林则徐 《奏参因循不振之镇将分别勒令休致降补折》:“其所遗 南澳镇 总兵员缺紧要,并请旨迅赐简放,以重职守。”《中国现在记》第一回:“每逢朝廷简放主考学差,他总有分。”《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上头看他一脸的连鬢大鬍子,龙心大为不悦,説他样子很像个汉奸似的,幸亏奏对尚还称旨,才赏了个知府,记名简放。”
“简放”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有所不同,具体解释如下:
选择放出
指筛选后释放特定对象,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北齐书·后主纪》记载对年迈或患病宫人的释放措施:“六十已上及有癃患者,仰所司简放”。
清代官员铨叙制度
指通过正式考核任命道、府级别以上的地方官职。如林则徐奏折中提到“请旨迅赐简放,以重职守”,《文明小史》中也提到官员被“记名简放”。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简单放松”,强调以随意方式缓解压力。例如“简放心情,不过分追求完美”。需注意此释义缺乏历史文献支撑,可能是基于字面组合的现代引申。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北齐书》《清史稿》等原始文献。
《简放》是指事物变得简单、轻松自然。简化繁琐、解脱束缚、尽情放松,达到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
《简放》由“竹”和“方”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竹”部表示与竹有关的意义,“方”部表示与方形有关的意义。《简放》的总笔画数为13画。
《简放》的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古人认为竹子象征着正确的品德,因为它们泰然自若地矗立在世间,即使遭受压力也不会倒下。而方形则象征着稳定和坚如磐石的意味。
繁体字《简放》的写法为「簡放」。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竹子常用「⿰⺮乚」表示,“⿰”代表左右结构,“⺮”表示竹,“乚”表示顶部的横划线。而方形则常用「⿲⺩㇐⺩」表示,“⿲”代表上下结构,“⺩”表示方的左右两边,“㇐”表示底部的横划线。
1. 放下烦恼,简放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2. 只有简放束缚,人生才能变得自在。
简化、放松、简要、放任、简洁、放慢。
简化、轻松、解脱、自在、舒畅。
复杂、紧张、束缚、拘束、繁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