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惧。《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 大中 ﹞三年,以 湖南 观察使 蔡袭 代之,发诸道兵二万屯守, 南詔 憺畏不敢出。”
“憺畏”是一个罕见于现代汉语词典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古汉语构词角度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对单字的训释:“憺”本义为恬静安定,《说文解字》注“安也”,后衍生出“畏惧”的引申义;“畏”即恐惧、敬畏,《玉篇》释作“惧也”。二字组合可形成两种解读:
并列结构:取“憺”的安定义与“畏”的敬畏义,如《楚辞·九歌》中“憺兮忘归”与《周易·震卦》中“君子以恐惧修省”的复合意象,表达“心境安定而存敬畏”的状态,见于道家文献对精神境界的描述。
同义强化:取“憺”的畏惧引申义与“畏”组合,如《汉书·艺文志》载“憺憺畏咎”用法,强调“深切忧惧”的心理活动,此类用法多出现于汉魏六朝史书。
该词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辞海》(第六版),建议专业研究者参考《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第1826页、《古汉语复音虚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第493页等工具书进行深度考辨。
“憺畏”一词在古籍中并不常见,根据现有文献和字义拆解,其含义需结合“憺”与“畏”的独立释义进行推测:
“憺”的释义
“畏”的释义
“憺畏”的可能含义
综合两字释义,可推测其有两种语境下的解释:
注意可能的混淆
若用户实际想查询的是“媿畏”(见),则为唐代文献中的明确词汇,表示“惭愧与畏惧”,如《史通·疑古》中“殊无媿畏”。
建议:若具体语境不明,可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若需考证古籍中的罕见词,推荐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或提供具体出处。
白面儿败形榜标剥坐摒挡逋迁彩错长戟高门车甲赤绶赤瑕村老老扂楔敦弓钓璜溪底须惇帅干顾冠珥薅田黑米花郎狐枕丘加官脸检正官际地蟠天精博季鹰鱼空洞无物老山劳燕分飞料货留狱路矿马辇麽娘眠花宿柳迷妄摩口膏舌牧民批扺谦躬下士颀伟其鱼劝善惩恶鋭阵三爵之罚声情并茂沈浑是非场熟分水溜溜疏韵肃括天宠秃歪剌勿忸于五子登科綫春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