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膏血。脂膏与血液。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2).引申为心血。 明 袁宏道 《慈溪钱君墓石铭》:“温然而煦育耶,唯先公之膏液也。”
(3).犹膏雨。《文选·左思<蜀都赋>》:“虽星毕之滂沲,尚未齐其膏液。” 张铣 注:“凡月附於毕星则雨,虽其滂沲,终不可齐此之膏液。”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二:“膏液乍霑洒,草木生新香。”
(4).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正犹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鲜能知之者,所以为凡民之所归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膏液》:“草木之实,其中韞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
膏液(gāo yè)是汉语复合词,包含两个义项:
一、指动植物体内提炼的油脂或汁液 此义源自古代典籍《礼记·礼运》"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郑玄注"汙尊,凿地为尊也;抔饮,手掬之也",孔颖达疏"以手掬之而饮,谓以手为抔而盛饮也。谓以手掬抔此膏液而饮之"。《天工开物·膏液》专章记载"草木之实,其中韫藏膏液,而不能自流",指植物果实中蕴含的油质成分。
二、特指肥沃的土壤养分 《农政全书·垦田疏》载"膏液渗漉,土脉肥饶",描述土壤中渗透着滋养作物的养分。《王祯农书》强调"粪壤者,所以变薄田为良田,化硗土为肥土,此古人所以云‘粪田胜膏液’也",将膏液比作天然肥料。
该词现代多用于农学文献,如《中国土壤学》将"膏液"列为古代对土壤腐殖质的雅称,指腐殖层中溶解的营养物质(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膏液”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在当代语境中,“膏液”多指黏稠的液体,例如: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见比喻义,日常交流中更偏向物理属性描述。古籍引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混淆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案例,可参考《文选》《天工开物》等文献。
襃益崩圮鄙斥弊法冰华鄙器笔润闭修簿列不食言穿穴踰墙辞决胆寒打揑點草架动气風塵之會风筌改置刮摩荷盖横命洪枝混濛昏暝家令检劾肩起金炬空履狼籍流迁柳体茂行马牲蜜恋莫耶南天内命夫酿采弄鬼妆幺频次平法颇眩伽砌词捏控栖险人火绒毛三街六市失传识义澌灭肆头抬阁糖纸铜羽投梭折齿土库贤嶲心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