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关中的意思、平关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关中的解释

三国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及 魏 受命,改其十二曲,使 繆袭 为词,述以功德代 汉 ……改《将进酒》为《平关中》,言 曹公 征 马超 ,定 关中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关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古代史实来理解。它主要指刘邦在楚汉战争初期平定关中地区(今陕西中部)的军事行动,这一事件奠定了其争夺天下的基础。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平: 动词,意为"平定"、"平息"、"征服"。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使某个地区恢复秩序、归顺或纳入控制范围。
    • 关中: 名词,指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其范围通常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大散关以东、萧关以南、武关以北的渭河平原核心地带,即今陕西省中部,以西安(古长安)为中心。因其被四座重要关隘(东函谷/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所围护,故称"关中",亦称"四塞之地",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和经济中心。
    • 平关中: 动宾结构,特指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6年至前205年间,击败或迫降秦朝覆灭后占据关中的三位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从而完全控制关中地区的军事和政治过程。 这是刘邦集团从区域性力量发展为争夺全国政权关键一步的标志性事件。
  2. 历史背景与具体所指:

    • 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7年),项羽凭借巨鹿之战的威势成为诸侯盟主,主持分封。他将刘邦封为汉王,领地是当时相对偏远闭塞的巴、蜀、汉中(今四川及陕西南部)。而将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给三位投降项羽的原秦朝将领:章邯为雍王(领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上郡),合称"三秦",意在利用他们阻塞刘邦东出的道路。
    • 刘邦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于公元前206年八月从汉中出兵,迅速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和董翳。到公元前205年,刘邦已基本肃清三秦势力,完全控制了富庶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关中地区。这个过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定三秦"或"平关中"。
    • 平定关中后,刘邦以此为稳固的大后方和前进基地,获得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得以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建立了汉朝。
  3. 意义与影响:

    • 战略转折点: "平关中"是刘邦集团从困守一隅到逐鹿中原的关键转折点,为其最终战胜项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地理基础。
    • "王业之基": 古人常言"得关中者得天下"(或类似的表述,如"秦中自古帝王州"),关中地区的地理优势(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和经济基础(沃野千里)使其成为理想的帝王基业所在地。刘邦平定并稳固控制关中,是其成就帝业的第一步和最重要基石之一。

"平关中"作为一个历史术语,其词典学含义核心在于刘邦在楚汉战争初期征服并控制关中地区(特别是击败或降服三秦王)这一特定历史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平定关中",更承载了重大的历史转折意义,标志着刘邦集团崛起并拥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其权威解释主要来源于《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平关中”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平关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鼓吹曲名,由魏国文人缪袭创作,用于歌颂曹操征讨马超、平定关中的功绩。该曲改编自汉乐府旧曲《将进酒》,属于军事题材的礼乐作品。

二、历史背景

三、地理范围

“关中”指中国西北战略要地,传统范围包括:

四、其他延伸

个别文献提到“平关中”可能指向廖袭的诗作(如汉典注释),但此说缺乏广泛佐证,主流观点仍以乐曲名为核心解释。


注:如需了解完整历史事件或乐府诗演变,可参考《晋书·乐志》《三国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把牢班散薄器薄祚寒门崩伤便函閟閟薄业嶒峻虿发潺潺差选程式抽税打吵大劫刀头点见樀樀跌停板段联二重唱分茅裂土弗郁干男惯有顾及孤冷航模号旗鹤归华表和扰后来积潴撧葱爝火剧然举众困惫李门笼鹅陆土马贩子庙门虐刻强见邛莱羣像石上草示重曙河天池天海殄灭颓叹退伍鲀科托孤寄命顽碧瞎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