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祸罪。《后汉书·张衡传》:“故怨讟溢乎四海,神明降其祸辟也。” 李贤 注:“辟,罪也。”
“祸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来源解释如下: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张衡传》:
“故怨讟溢乎四海,神明降其祸辟也。”
李贤注:“辟,罪也。”()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复合含义()。
《祸辟》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避免或消除灾难、厄运和不幸。它通常用来描述人们通过某种方式来预防或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
拆分《祸辟》的部首和笔画如下:
1. 祸(四点水+示部)- 部首为示,笔画数为8。
2. 辟(辛部+白)- 部首为辛,笔画数为13。
《祸辟》是汉字的学术用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在现代汉字中,祸辟没有繁体字形,只有简化字形。
在古时候,祸辟的写法可能与现代不同。现代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是根据历史发展和规范化制定的,因此和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是使用《祸辟》的例句:
1.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祸辟可能发生的意外。
2. 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祸辟愚昧和无知。
与《祸辟》相关的组词如下:
1. 祸患:指灾祸和困难。
2. 消除:指根除、消灭。
3. 预防:指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止灾难的发生。
与《祸辟》有关的近义词为以下词语:
1. 祸福相依
2. 避祸
与《祸辟》相反的词语为:
1. 祸发
2. 招祸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