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钗断带的意思、分钗断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钗断带的解释

喻夫妻离异。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夏侯氏 父母曰:‘妇人见去,当分釵断带。’”《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南朝 梁 陆罩 《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釵时。”亦作“ 分釵劈凤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县令﹞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釵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概愆。’”亦省作“ 分釵 ”。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莲枝带》:“ 荀奉倩 将别其妻, 曹洪 女割莲枝带以相赠,后人‘分釵’即此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钗断带是汉语中描述夫妻离异的典故类成语,出自《艺文类聚》卷三十二引《列异传》。该成语由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组成:"分钗"指将女子束发的金钗一分为二,"断带"指剪断系衣的锦带,二者皆用于指代夫妻情义断绝的具象化表达。

从构词结构分析,"钗"为古代女性发饰,具有婚姻信物的文化属性,《说文解字》释"钗"为"笄属",段玉裁注称"妇人首饰,犹男子之冠";"带"则象征衣冠礼制中的连结功能,《礼记·内则》记载"男鞶革,女鞶丝"的佩带制度。这种以日常器物隐喻婚姻关系的修辞手法,符合中国传统文学"托物言志"的表达特征。

该成语在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描述非正常离异,如《南史·张彪传》记载"彪知不免,谓妻杨氏曰'吾不改志,与君分钗断带'",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亦有"分钗破镜,月缺花残"的文学化表达,可见其承载着古代社会对婚姻伦理的特殊认知。

现代汉语使用中,"分钗断带"多作为书面语出现在历史题材创作或学术论述中,相较于"劳燕分飞""镜破钗分"等同义表述,更强调离异过程的决绝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义为"比喻夫妻离异",该释义已被收入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分钗断带是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比喻夫妻因感情破裂或外力被迫分离。原意指将金钗分成两段、衣带截断,象征夫妻关系的彻底决裂。该成语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含中性色彩,既可表达被迫离别的无奈,也可暗含破镜难圆的遗憾。

核心出处

  1. 晋代史书:最早见于晋代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的记载“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记录汉代妇女被休弃时的习俗。
  2. 南朝诗歌:南朝梁代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进一步深化了意象,赋予其文学情感表达。

结构与用法

延伸对比

该成语承载着中国古代婚姻关系的文化隐喻,通过钗与带的断裂,生动映射出封建时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处境。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情感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百戏人本里骖御陈鲤庭赤赤哈哈痴迷椎胸顿足初昕从狙催命符丹邱大题打消大圆镜智非材飞云殿風光负哺浮扬甘辞灌筑寰土混天星昏微讲嘴兼善天下蠒丝绞讦稼器疾世计无所出矩德句稽空慧况荣匡时济俗冷吟论举沦落凝眸侬徭拼音钱流地起兵啓动清敞气炎炎三千营市亩守母岁在龙蛇天波铜器时代投间抵隙忘飡亡等温车文瑶县鄙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