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要而便于固守。《南史·梁纪上·武帝上》:“ 琅邪 、 石首 ,襟带岨固, 新垒 、 东墉 ,金汤是埒。”
“岨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地形险要且便于防守固守。该词由“岨”(音qū,同“阻”,指险要的山石)和“固”(指坚固、稳固)组合而成,强调地理位置的战略优势。
出处与例句
出自《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琅邪、石首,襟带岨固,新垒、东墉,金汤是埒。”。此句以“岨固”形容地形险要易守,与“金汤”(金城汤池)形成类比。
拼音与注音
拼音为qū gù,注音为ㄑㄩ ㄍㄨˋ。
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或历史文献中描述军事要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较为生僻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南史》相关篇章或古代军事地理文献。
岨固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汉字,其词义为筑墙或修整山势。据文献记载,岨固最早出现在《汉书·光武中兴侯表》中,描述了东汉初年刘秀充军巴郡时,顺孔阳修筑的堡垒。
岨固的部首为山,部首的拆分是岨。岨固共有12个笔画。
《岨固》作为一个非常罕见的汉字,没有专门的繁体字形。一般在文献或书籍中,仍然使用简化字形表示。
由于岨固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古代写法没有大量的变体。根据历代字书的记载,岨固的基本写法一直保持稳定。
1. 小镇以山而屹立,仿佛一座岨固在天地之间。
2. 修建这座堡垒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来岨固它。
岨固没有常见的组词用法。
岨固的意思相对独特,目前尚未发现与之意义完全相同的近义词。
岨固的反义词因为其特殊的意义而难以确定,根据常规的推理,可以将反义词定义为拆除或毁坏建筑物或山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