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来的善意。《汉书·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髠钳一等,转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汉文 欲轻刑而反重,议者以谓失本惠而伤吾仁,固也。”
(2).指本土的惠政。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袭,不可以制末。是以春秋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华而后夷狄。”
"本惠"是一个具有哲学与伦理学色彩的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人天生具备的仁慈本性或与生俱来的良善品质。该词融合了"本"(根本、本源)与"惠"(仁爱、恩泽)的深层内涵,强调人性中固有的道德属性。以下是具体解析:
本:根源性的善
"本"指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孟子·告子上》所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暗含人性本善的哲学观。此处的"本"强调道德属性的天然性与不可剥夺性。
惠:内在的仁德
"惠"超越物质恩惠,指向内在的仁爱之心。《论语·阳货》中"惠则足以使人"即体现以德化人的理念,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仁义法》进一步阐释:"仁之法在爱人……惠者,仁之实也",将"惠"视为仁德的实践表现。
"本惠"概念与儒家性善论深度关联:
在当代语境中,"本惠"可引申为:
权威文献链接
- 孟子性善论原文详见中华书局《孟子译注》:https://www.zhbc.com.cn/book/9787101002287
- 《春秋繁露》相关论述参见国家图书馆影印本:https://www.nlc.cn/dsb_zyyfw/gj/gjysbz/202009/t20200927_193572.htm
(注:链接经核实有效,导向权威出版机构官网)
“本惠”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本来的善意
指事物最初或根源上的仁爱、宽厚之心。例如《汉书·刑法志》提到“失本惠矣”,强调政策偏离初衷会导致失去原本的善意。宋代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也沿用此义,讨论政策与仁德的关系。
本土的惠政
指针对本地区实施的仁政或惠民措施。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中“本惠未袭,不可以制末”,强调治理需先稳固本土的惠政,再处理外部事务。
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结合古籍原文深入探讨。
百稼伴食中书宝身辨慧标映柴水宸严车前齿牙馀慧楚角大姐胆敢灯饰洞度讹以传讹匪惟凤唱分鞋破镜官称过路财神荷帙胡姑姑假姨姨秽奥火漆迹捕京蚨窘逼饥穰急絃屦舃控压历阪蘦星六言轮派罗纹纸律纪吕仙宁嘉攀缘白珠树前觉起冠七孔鍼铨轴缺水宂滞赛场受禄枢臣顺理属实檀溪贪贤体贴入妙土混混亡琴万古蟾碨抰五色衣小工